项羽死后,面对他被肢解的尸体,刘邦没有忘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能有一个生死相交的兄弟,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幸事。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今生一次擦肩而过。在茫茫人海中,我们相遇、相知,又成为互相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的情谊来之不易,这样的缘分来之不易。翻开定格历史的书册,我们看到无数英雄人物,也看到无数拥有过命交情的兄弟,他们的兄弟之情源于战场,止于战场,最后忠于最初的情谊。曾经在战场上赫赫有名的项羽死后,他的尸体被肢解,造成他尸体被肢解的正是曾经的兄弟刘邦,但面对项羽被肢解的尸体,刘邦并没有忘记他们曾经“约为兄弟”。约为兄弟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故事在历史上流传至今,两人的情谊不浅,却也曾反目为仇,最终落得遗憾收场。项羽被称为西楚霸王,他从小就不喜读书习字,项梁教他读书,他认为读书不过是多认些字,没有大用,没学多久就不学了。于是项梁又教项羽学剑,项羽却不想学这种“只能与一个人打斗”的招式,项梁不得已又教项羽兵法,这让项羽很高兴。项羽喜欢兵法,也对兵法有天赋,关于兵法的知识一点就通,但他是个缺乏耐心的人,从不肯多加思考,最终对于兵法也只是一知半解。任谁也想不到项羽会成为日后历史上的“西楚霸王”。而后来与项羽交往半生的刘邦在前半生也没有成就,他甚至因为不喜欢劳动而被长辈说是不会经营,成不了大事的人。但刘邦内心的志向是远大的,甚至让普通人不敢想象的。刘邦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亭长,在某次押送犯人时,碰到秦始皇的出巡队伍。皇帝出巡,其阵仗必然华丽,秦始皇是历史上著名的懂得“享受”的皇帝,其出巡车队更是华丽绚烂。彼时只是一个亭长的刘邦便对此感到羡慕,他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就该是这样的。后来刘邦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成为历史上的汉高祖,他的野心也实现了。刘邦与项羽的相识源于揭竿起义。秦朝经历秦始皇和秦二世。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了中国五百年的分裂,原本该是有一番作为,却追求长生不死,秦二世又是个荒淫之人,秦朝从崛起到陨落竟之经历了短短十四年。秦二世即位之后,百姓在秦二世的统治下苦不堪言,帝王暴虐、荒诞,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每日只知道歌舞升平。公元前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的揭竿起义,因为帝王的荒淫无道,这场揭竿起义竟是深得人心。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反对秦朝统治的人犹如过江之鲤滔滔不绝。会稽太守殷通也准备发兵,于是与项梁商议。但令殷通没想到的是,项梁示意项羽割下了殷通的项上人头,项梁做了会稽太守,项羽为将,发动了吴中之兵起事。与此同时,刘邦也开始发动事变。他早已在民间拥有一部分拥护者,起义一爆发,就像开了开关的阀门,再也守不住,秦亡已成为定局,刘邦原本就心怀大志,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在民众的拥护下,刘邦杀了沛县令,被推举为沛公,自称赤帝子。那时刘邦和项羽分别为两个不同的阵营,但两人的目的一致——反秦。在众多起义军中,刘邦与项羽的义军是规模最大的两队,刘邦有三千余人,项羽有上万人。项羽第二年,刘邦带着一百多人的队伍前去投靠项梁。彼时人们全心全意都是想要反秦,人多势众,两队兵力结合自然比一对的实力更强大,更容易成事。起义军建立之初,军纪不严谨,多数部下原本都是布衣之人,于是项梁决定整顿起义军。当时起义军的人数早已过万,可反秦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秦朝不得人心,但总有贪生怕死之辈,不愿反抗暴虐的秦王,或是不愿失去现有的荣华富贵。相比之下,起义军的人数还是不够。为了扩招,范增建议项梁将楚怀王的孙子推出来。楚怀王当年死在秦国,百姓一直打抱不平,若是将楚怀王的后人推出来,定然会取得更多人的支持。楚怀王的孙子便被推为楚王。楚怀王自此,项羽和刘邦两人分别带着军队一路杀向秦的各个城池,在各大战役之中接连获胜,尤其是项羽,曾多次创下以少胜多的战果。在此之前,刘邦刚投靠项梁之时,因为兵力薄弱,项梁借给刘邦五千兵力,使得刘邦顺利攻下了封邑,在归还兵力的时候遇到了项羽,两人机缘巧合之下在刘邦夫人的见证之下“约为兄弟”两人成为兄弟之后,兄弟之情浓厚,但刘邦的结义兄弟众多,且两人相较之下,项羽更为重视两人的兄弟情谊。刘邦楚汉之争秦朝被覆灭之后,楚汉之争开始了。项羽和刘邦两人是楚汉之争的核心人物,两人从兄弟成为了敌人。在权势的面前,兄弟之情变得薄弱,曾经的并肩作战变得微不足道,他们陷入争夺权势的漩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渐行渐远的两人何去何从?项羽和刘邦的争斗之中,项羽占据着极大的优势,但最终却是刘邦夺得了天下,这很大缘由在于项羽更为注重两人之间曾经的情谊。项羽灭秦之后,本打算一举攻下咸阳,但到了函谷关却被刘邦的军队拦下,一怒之下,项羽将刘邦的军队打散。世人总有贪生怕死之辈,原本属于刘邦阵营的人为了活命变想要投靠项羽,既是投诚,便要给出些有价值的情报,于是便告诉项羽刘邦想要称王。范增便奉劝项羽乘早将刘邦杀死,以绝后患。但项羽想要消灭刘邦军队的想法被项伯走漏,刘邦便设下筵席请项羽,这场筵席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按照项羽与范增的计划,在这次宴会上,项羽便要对刘邦下手。到了筵席之上,刘邦一再向项羽表示自己绝没有二心。刘邦一向能屈能伸,他知道自己那时的兵力完全不能与项羽匹敌,便要想方设法打消项羽的顾虑,低声下气再三说明自己的心意。项羽看到刘邦的姿态低,心中对刘邦的气便消了,他想起了过去两人“约为兄弟”,想起了过去两人并肩作战反秦,想起了两人把酒言欢的场面,最终心软了。即使范增不断示意项羽动手,项羽依然放弃了行动,却没想到自己是放虎归山。在项羽不知道的时候,刘邦将自己的兵力发展起来,实力逐步提升,再也不愿意掩藏自己的野心,起兵攻打项羽。刘邦被分解的尸体历经几次交手之后,项羽最终不敌,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在乌江边自刎。他曾经的兄弟刘邦在项羽死后放言:凡是拿着项羽的尸块去找他,便能封侯拜相。这一言论放出之后,众人开启了一场争夺之战,最终项羽被分尸。刘邦的这一做法在历史上引来不少争议,人们认为刘邦太过无情。不论如何,两人曾经结为兄弟,曾是伙伴,项羽已经身死,刘邦还要让众人将他分尸,可谓心思歹毒。两人在对战之时,项羽曾经绑过刘邦的夫人、父亲,刘邦以两人曾“约为兄弟”的约定,让项羽顾念旧情放了自己的家属,但他自己从未留情,这大概是项羽输掉的最大原因之一。刘邦真的从未顾念兄弟之情?据历史材料记载,刘邦在看到项羽被分解的尸体之后,并没有感到高兴,反而十分悲痛,最后安葬了项羽。这一举动在众人看来是没有忘记当年“约为兄弟”的,但也令人不解。以“封侯”使得项羽的尸体被分解的是刘邦,利用项羽的心软一次次让项羽败北的是刘邦,最后面对项羽的尸块痛哭的也是刘邦,刘邦的心思让人万分不解。兄弟如手足,刘邦的心中必然是有项羽的,刘邦的结拜兄弟众多,但也不是随意结拜,两人既然成为兄弟,就定然有情谊。只是两人的志向与野心终归不同,也许对于刘邦来说,在权势面前,兄弟之情便微不足道起来,他想要权势,想要天下,江山是他心中所想。相比之下,兄弟之情便被他忽略了。他与项羽是兄弟,知道项羽重感情,所以在战场上一次次打感情牌,最终夺得天下。也许想要项羽被分尸是出于两人是敌对的心理,面对是敌人的项羽,刘邦从不肯也不敢心软,也许还有震慑天下的意味在其中。但面对项羽的尸身,刘邦也决计开心不起来——自己面前的尸块是敌人的尸块,也是兄弟的尸块,他的心境只能是充满复杂。两人的争霸是必然要分出胜负的,历史已成事实,我们作为后人只能感叹一二,却无法身临其境。古人以笔墨为光阴着色,通过书画刻下历史这只庞然大物的足迹,让后人对流走的时代与世事有可追寻。但这些描摹的足迹中交杂着作者的个人观点与目之所及的有限认知,完整的、真实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模样,需要更宏大的视野才能窥度。《资治通鉴》就是史书中的拓宽器,教人以更深、更广的视角明鉴更真实、更准确的历史,助人培养全面、客观的大智慧。纵观过往与未来的毛润之就对《资治通鉴》格外钟情,多年间书不离手,晚年时床头最醒目的仍是翻烂的《资治通鉴》著本,贴身护士孟锦云对毛润之与之热情讨论书中观点的情境一直记忆犹新。《资治通鉴》里有不可错失的大智慧,值得一读,也值得深解,为此我们真诚向读者推荐这本书。但我们不推荐市面上的释义、标注版本,那些经过所谓学者添油加醋、被错乱的现代新式思想曲解的《资治通鉴》已失去本身的深度与意义。我们推荐仅配字译的原本,只有这样最原汁原味作品才能保留真实的历史和深刻的哲思,才能将想象空间留给读者,才配得上真正的史学爱好者。这部原本《资治通鉴》已热销1.8万部,剩余数量不多,现在活动价只要38元。爱书的书友不可错过,点击下方链接即可查看详情资治通鉴正版精装白话文白对照原文+注释+译文史记精选月销量¥3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