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言:汉高祖刘邦共育有八子,继位者为吕后所生嫡长子刘盈。虽是嫡长子,但并非真正的长子,刘邦真正的长子名叫刘肥,是刘邦与外室所生,他的一生虽然与帝位无缘,但是却得以平安终老,算是刘邦儿子中唯一善终之人。
吕雉收养感情笃厚熟知刘邦发迹史的都知道,刘邦出身不好,又是个市井混混、整日无所事事混迹于乡里;甚至在他未成亲之前,与曹姓寡妇勾搭成奸,最终曹氏辛苦诞下一名男婴,名唤刘肥,这是刘邦的庶长子。
刘邦与吕雉成亲之时,那时的刘邦不过一介平民,吕雉下嫁于他便成了后妈,好在吕雉那时心胸还算宽广,也不愿意因此事跟新婚丈夫闹矛盾,便大方将年幼的刘肥放在身边养着。恰巧也正是因为从小养大,吕雉对刘肥可以说感情深厚,除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盈和鲁元公主,最为疼爱的当属刘肥。
时间来到公元前年,刘邦建制称帝,创立西汉政权。而他一路的发迹史都是妻子吕雉陪伴,所以登帝后,册封吕雉为皇后,他们的嫡长子刘盈为太子。而刘肥的生母曹氏则没有这样的待遇,作为刘邦的外室,一些野史记载称:她自知低微卑贱且年老色衰,于是留在沛县养老。
建立西汉之后,刘邦封赏宗室,他十分器重刘肥这也得益于刘肥曾经随军为刘邦平定过战事,于是将汉初第一大封国齐国,赏赐给他并封为齐王,统辖多达七十三座城,还将平阳侯曹参派到齐国为相,帮助刘肥巩固封地。这个阶段如果说刘肥能够安稳生存靠的是刘邦的疼爱和吕雉的养育之情,那汉高祖刘邦过世后,刘肥能在吕雉的眼皮下躲过灾祸、最终平安终老,靠的恐怕就是聪明的脑子和安分的心。那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擅坐主位杀身之祸公元前年刘邦去世,刘盈继位,史称汉惠帝。吕雉非常疼爱亲儿子刘盈,奈何刘盈性格温和、没有杀伐果断的决心,刚一登基吕雉就害怕儿子的地位不保,故此一路黑化。开始铲除异己、整个朝堂保持着高压状态,一再强调刘盈和吕氏一族的高度集权。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刘邦的其他几个儿子是懂得的,改朝换代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自保,但是刘邦的七个庶子中,最后只有刘肥和刘恒得以保全性命。
时间来到公元前年,也就是汉惠帝二年,汉惠帝刘盈邀请刘肥从封地回宫赴宴,本是一场简单的家宴,再加上刘盈和刘肥自小感情深厚,便把主位让给了哥哥刘肥。当时的刘肥也没多想,就觉得是兄弟之间的谦让,便抛下了君臣之礼,爽快坐下开始畅快吃酒,本是其乐融融的氛围,被突然驾到的吕雉打破。吕雉看到刘肥竟然坐在主位之上,瞬间心生不满,怀疑刘肥有了不臣之心。
吕雉当即就想杀了刘肥,以防后患。命人倒来一壶毒酒,让刘肥以此酒为自己敬酒,不明所以的刘肥正要敬酒,刘盈也前来凑热闹,要和哥哥一起敬酒,于是斟满毒酒准备敬酒。吕雉一看局面不是自己所想也害怕儿子喝下毒酒,便故意撞倒刘盈手中的酒。刘肥立刻察觉到此时有不对劲的地方,赶紧装醉开溜。
为求活命尊妹为母刘肥很快便回了封地,但此事越想越不对,于是暗中打探这才得知,自己无意坐了主位,引得吕雉起了杀心。那他究竟该如何化解危机呢?
《史记》记载道: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
吕雉虽然狠毒,但疼爱自己的亲生孩子。刘肥将自己的城池献给了履职的鲁元公主,并尊称其为齐国的王太后。尊称自己的妹妹为母上,这样的举动既荒唐又折损颜面,但是能保住小命也是很不错的。这招果然有用,吕雉确实消除了杀心和愤怒,自此刘肥的人生就再也没什么大的起伏,一直在自己的封底上,坐着逍遥快活的齐王。汉惠帝六年,齐王寿终正寝,谥号悼惠王。
刘肥多子皆爱造反不得不说刘肥子嗣很多,仅仅儿子就有九个,比他爹刘邦还多一个。他去世后,儿子刘襄承袭一切,称齐哀王。
恰逢不久吕雉去世,齐哀王便想汉朝终于失去心腹大患,一定要改变吕氏家族保持朝中命脉的局面,便和亲弟弟刘章、刘兴居密谋除吕党的“正义之事”。不曾想自己被摆了一道,当他们三人成功铲除朝中的吕党势力后,众臣子却风向一转,拥立代王刘恒为新帝。看到大局已定的齐哀王刘襄只好收兵,至此他不再参与朝堂争斗,安心在齐国颐养天年。刘肥所生的其他七位儿子都曾先后起兵造反,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不得不说刘肥一族却与帝位无缘。
其实纵观刘肥的一生,是幸运的。母亲本是乡野寡妇,父亲称帝之后给了自己最大的封地和优待,弟弟刘盈称帝之后也不曾亏待过自己,唯一一次生死边缘,也因为自己的安分守己和忍让得到化解。但是他的儿子们可不像刘肥这么想得开,总是对皇位虎视眈眈,最后都失败告终,不得不感叹一句命运弄人!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