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小地主出身的他,是如何成为天子的

刘邦,很多人说他是布衣天子,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对,尽管他不是六国贵族出身,但比明代差点被饿死的朱元璋,却是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我是布衣?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刘邦是小地主出身,他的父亲刘太公和哥哥都是善于经营的人,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刘邦不喜欢这些事情,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同村的卢绾是同学,最喜欢看那些描写游侠的书,最敬佩的人是战国时的信陵君魏无忌,整天以游侠自居。刘太公怕他在家里惹是生非,就安排他出去游历,想让他接受点教训。结果这一下事与愿违,刘邦遇到了燕赵之地的大佬张耳,这个张耳曾经是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刘邦跟随在他左右,通过张耳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信陵君的故事。

回到沛县后,刘邦利用出身的优势,谋求了一个泗水亭长的职务,算是进了体制内,端上了个铁饭碗。刘邦很会做人,迅速和沛县官吏萧何、曹参等人打成了一片,刘邦横行乡里,喝酒不给钱是常有的事情,当然刘邦说法是赊账,但这个钱是不会还的,还要说因为刘邦光顾的原因,所以酒馆生意才特别好。刘邦通过诬良为盗的办法,对百姓进行勒索,在他看来,这办法比种地强,和父兄相比,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同时刘邦还利用萧何负责官吏考核,把很多人安排进了体制内,当然孝敬是少不了的,他和萧何、曹参坐地分赃,赚到了不少真金白银。

刘邦想反秦,但是自己小地主的身份让他不得不有所顾忌,因为身家性命的事情还是要谨慎一点。他藏在芒砀山中静待时机,观察天下的变化,这时陈涉在大泽乡起义,刘邦看到了机会,他联络萧何、曹参,加上屠夫樊哙,这个自己的妯娌加死党,谋害了沛县县令。但刘邦还是太弱小了,加上丰沛之地的大佬王陵和豪强雍齿都不服,因此,起义并不顺利,很快刘邦就想撂挑子了。真不去继续做泗水亭长,逍遥自在多好,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想回到过去是不可能了,除非想脑袋搬家。

那怎么办才行呢?如果当不了诸侯,那就当诸侯身边的马仔,刘邦倒是很看得开,既然自己当老大不行,那就去做别人的小弟,那么投靠谁呢?整个江南之地,似乎只有项梁像样,其他人不过是流寇、草寇,连正经游侠都算不上,没有什么前途,而项氏是楚国将门,号召力极强,在江南起兵后,几乎是一呼百应。苍头军的几万人马,都在陈婴的带领下主动来投,刘邦这个沛公如今身边只有几百号人,不去投靠项梁,难道等着被别人消灭吗?

项梁对的刘邦并不嫌弃,给他分了十位将军和五千人马,刘邦的队伍一下子又壮大起来了。在路过留县的时候,刘邦遇到了韩国公子张良,你说刘邦和张良一见如故可以,说刘邦把张良的部队收编也行。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张良被刘邦所控制,自然要说刘邦的好话,实际上刘邦给他分配的工作并不是什么重要角色,不过是在汉军中照看马匹的小官而已。但张良毕竟是韩国贵族之后,从小熟读兵法,他用自己的能力打动了刘邦。于是就有了张良对外所宣称的事情,沛公刘邦不是一般人,我说的兵法很多人不懂,只有他能懂。刘邦也很聪明,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成就,他把张良抬举成了谋圣,而自己也成功超越了自己的界限。

刘邦信用张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张良这个人确实有能力,而且他广结四海之士,利用家里积累的财富做任侠,项梁的弟弟项伯就曾经受过他的恩惠,在六国贵族以及各路诸侯之中享有盛誉,对于这样的人,刘邦就算不用,也会尊崇他,而获得其他人的支持和认可。因此张良并不是所谓谋生那么简单,笼络张良是刘邦重要的一步棋,利用六国贵族势力助自己上位,然后再把他们彻底消灭,才是刘邦的如意算盘。当然这并不是刘邦一开始就想好的,而是根据时势不断调整的,刘邦在农民起义领袖,小地主阶级代言人,贵族的支持者以及商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之间摇摆,一直在找寻自己的位置。

接下来说说萧何,对萧何的任用体现了刘邦的智慧,在丰沛之地,萧何实际上比刘邦的地位更高。但萧何这个人懂得隐藏行迹,把刘邦当作老大,跟随在他的身边言听计从,他和曹参一文一武,是刘邦起兵的左膀右臂。实际上萧何在暗中也在培育自己的势力,只不过他是聪明人,并不想去做什么老大。萧何是汉军中仅次于萧何的二号人物,他和曹参的关系密切,说他们关系不和,只是为了迷惑刘邦自保的手段罢了。

刘邦得天下后,曾经想除掉萧何,但最终放弃了,那是因为在他身边负责宿卫的张都尉都是萧何的人,因此萧何这样的人很可怕,刘邦也奈何不了他,大家还是和睦相处的好。萧何待遇很高,他可以不用小跑上殿,还可以带剑上殿,见到刘邦也不用行礼,这个待遇,让我想到了东汉末年的曹操。事实上,在西汉时期相权与君权的争斗,直到汉武帝时皇权才彻底占据了上风,除了老滑头公孙弘外,做汉武帝的丞相就没有善终的。

接下来说说韩信。韩信是个逃兵,他从楚军中逃跑后,投靠到刘邦麾下,但刘邦没有立刻信用他,而是让他在基层锻炼,因为同胞犯错误,韩信还差一点被杀。如果不是韩信的拼死一搏,和滕公夏侯婴的慧眼识人,恐怕韩大将军就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刘邦对韩信进行了三次考核,其中第一关是滕公夏侯婴的法场相救,第二关是作为治粟都尉,接受萧何的考核,第三关则是刘邦的面试,令其分析天下大势所,项羽和刘邦各自的优势所在。韩信顺利通过了考核,但他带领的并不是汉军主力,而只是一支偏师,汉军主力部队一直牢牢掌握在刘邦自己手里。韩信将兵,刘邦并不完全放心,因此燕赵之地的大佬张耳成了韩信的副手,名义上是协助,暗地里是监视,因为张耳是刘邦的大哥,也是刘邦最信任的人之一。

对于“汉初三杰”的掌控,体现了刘邦非凡的政治艺术和管理能力,他们三个厉害吧,但是都是给我打工的,因此我刘邦才是那个最厉害的人。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