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再次打败强秦,为啥能得到楚国出身的

公元前年,秦庄襄王楚(秦始皇他爹)上位已经三年多了。

在恩公吕不韦的鼎力协助下,国事蒸蒸日上、日渐强盛,隐隐有雄霸天下的气度。

现在,丞相吕不韦正在召集门下三千门客倾力打造《吕氏春秋》,在“文治”层面抗衡、挑战六国自诩的中原文化;那么剩下的就是“武功”方面的建树了。

“应该在韩赵魏三家中挑一个来试试秦军的新式战法了。问题是挑选哪一家呢?韩国?现在的韩国已经弱爆了,随便派一个内史之类的偏将就能搞定,打他就像大人欺负小孩子,没啥威慑力,更没有成就感,没意思;赵国?秦庄襄王心头一紧,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当年赵国人勇猛敢战、悍不畏死、全民皆兵的画面。上次就是在赵国吃了大亏,而且邯郸城高池深,很难攻取。估计现在还有不少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吧?算了,那就只剩下魏国了。”

“魏国!”

秦庄襄王想起魏国,脑门子腾地冒起一团怒火:好啊!上次我爷爷派兵打赵国,关你魏国什么事?本来都快拿下邯郸接我风风光光地回家了。就是那个什么信陵君,玩了一出窃符救赵的把戏,联合赵国、楚国,一顿猛打,把我们秦军打得好惨啊!要不是吕相国买通守门人开门放走我俩,我们就被困在城里了。还有就是我们是咋回秦国的?我们那是灰头土脸、连滚带爬、狼狈不堪、难民一样逃回来的。这叫秦国怎么举办欢迎入城仪式啊?这脸都丢到姥姥家了。秦国多少年都没吃过这么大的亏啊!

现在,信陵君不在魏国逃到赵国去了吧?凭你们魏国的这点人马,还不够我们蒙骜老将军塞牙缝呢!

好!这次就收拾你魏国了。

主意已定,立刻召开军事会议,派出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魏国而来。

果然,魏军是屡战屡败、节节败退。魏王这下坐不住了:不能再退了,再退我就得找地方搬家了。

万般无奈、十万火急之下,迅速派人去赵国请弟弟信陵君回来救火,态度十分诚恳。

信陵君知道自己当初闯下多大的祸,害怕是哥哥给他下的套,不敢回去。

后来在他亲自去请的宾客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劝说下,幡然醒悟,立即返回魏国。

在日夜兼程的路上,他立刻向山东五国写信说明情况,请求各国出兵救援。

接到信陵君的求援信,齐国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保心态拒绝出兵外。赵国为报当年解救邯郸之围,马上出兵;楚国因为上次与魏国、赵国联合头一次战胜强大的秦军,军心、士气大涨,这次也毫不犹豫出兵;韩国本着“唇亡齿寒”的心态也答应出兵;北方的燕国,看见赵、楚、韩都答应出兵,心里直痒痒,看来这次是“只占便宜不吃亏”的好买卖,再不凑次热闹,中原各国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了,于是吵着闹着踊跃报名、非参加不可。

魏、赵、楚、韩、燕五国联军很快集结在河外(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南),共同推举信陵君为联军统帅,等着蒙骜的秦军到来。

话说秦军统帅蒙骜正带着秦军火速赶来,他现在心里美得很:这次进军魏国,打得那叫一个顺风顺水、所向披靡。听到斥候报告魏军就在前面,他脸上都笑开花了:我现在不怕你们来进攻,就怕你们转身跑。大家都披盔戴甲的,这追着打也真的是很辛苦。既然你们跑不动了,那感情好,我这次就愉快地成全你们。唉,看来这是我在魏国的最后一战了。传令下去,逼近魏军下寨,明天一早,灭此朝食、不胜不归!

第二天一早,两军摆开阵势。

蒙骜来到阵前,抬头观看:嗯?情况不太对啊?魏国现在怎么还有这么多的人马?连军旗都好几个色儿?啊呀!不好!这是五个国家的军旗啊!魏、赵、楚、韩、燕。我去,我在中原打仗,连塞外的燕国都跑来凑热闹,啥意思?真以为我是病秧子,谁都想来踹一脚、占便宜啊?姥姥!传令下去,摆开进攻阵型、攻击前进。今天老夫就让你们开开眼,看看我们秦军是怎么收拾你们这帮乌合之众组成的败军之将们。

两军对垒,不再废话,秦军摆开左中右攻击阵型率先进攻。信陵君帅旗一挥,魏国居中、赵、楚两军分列左右,兵对兵、将对将战在一处、杀作一团、相持不下。

蒙骜有些着急了:这么打下去可不行啊!局面僵持,那他们人多势众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登高远望,发现韩军、燕军从左右向秦军背后两边包抄过来。

蒙骜心里一惊:啊呀,这是要两翼包抄、正面硬吃,来个大“包圆儿”,想打一个歼灭战啊?真是胆大包天敢跟我们秦军玩这一手,真够狠毒的。

这边蒙骜正在考虑着对策,那边信陵君看到两军打到最紧要的关头,就身先士卒、亲自带队冲锋,联军士兵看到主帅亲自出马,士气大振,都奋勇向前,一下子就打破了秦军的阵型,秦军开始后退、最后终于崩溃了。

蒙骜到底是沙场老将,一看兵败如山倒,知道再想组织有效抵抗不可能了。马上下令:全体都有,脱掉盔甲、扔掉兵器,目标出发的方向,全速前进。弟兄们!往家跑啊!

这是秦国战争史上少有的一幕:秦军在前面边跑边丢盔卸甲、扔兵器,五国联军在后面喊杀连天、紧追不舍,一直跑到函谷关,紧闭关门为止。

这还不算,信陵君还率领五国联军在函谷关下举行了胜利的大阅兵,观众就是函谷关上气喘吁吁、惊魂未定、衣衫不整的秦国士兵。

秦庄襄王听到消息又蒙圈了:这次准备的欢迎仪式咋又是迎接打败仗的秦军呢?昨天不是还说马上就要大获全胜了吗?今天怎么都集体窜进函谷关了呢?

马上召集军事会议,最后大家集体商定:这一仗元气大伤,战场上的仗是不能再打了。现在对秦国威胁最大的是信陵君,他的号召力太强,都超过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了。如果不除掉他,以后秦国想打谁都得先看看他的脸色,这哪行啊。

没关系,咱们战场上打不过,那就在战场外面打。信陵君威望这么高,现在寝食难安的除了我们,不是还有他的哥哥魏王吗?上次的账他还没机会找信陵君算呢,这次咱们再给他加把火。就把咱们的“第五纵队”派出来,煽风点火、挑拨离间,直到搞垮信陵君为止。

果然,魏王每天听到不断有人毁谤信陵君的话,加上以前的旧怨,就派人拿回信陵君的军权。

信陵君知道自己这次是被哥哥新账老账一起算了,于是就称病不朝、闭门不出,日夜以酒色自娱,四年后去世。

信陵君表面上是死于“反间计”,但实际上,即使秦国不暗地里使绊子,魏王也终究不会再重用他的,因为他太危险。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秦国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使用“反间计”加“第五纵队”的计谋了,只是还没到派刺客进行暗杀的程度,也可能秦庄襄王和吕不韦不屑这样做吧,并不是后面李斯临死前写的表功文书上是他的功劳。李斯当时只是吕不韦的门客、幕僚、参谋,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也只是一个廷尉,并不是宰相。他只是在秦王成为秦始皇后才开始发挥他的贡献而已。

当然,作为一个执行力很强的“职业经理人”,李斯的表现确实很抢眼、很风光,只可惜,凭他的才识和能力,他也只能成为一君之臣,他“三朝元老”的梦是做不成的。

那信陵君怎么又和汉高祖刘邦牵上关系了呢?

汉高祖刘邦晚年下诏,派二十家为秦始皇守陵,十家为齐楚魏守陵,为赵国和魏公子无忌守陵的是五家人。战国四公子中,只有信陵君享受到刘邦这般隆重的待遇。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虽然信陵君和汉高祖刘邦看似隔着一个秦朝,似乎年代相去甚远。但其实,他俩可也是一个时代的人哦。

公元前年,信陵君又率领联军击退秦军对魏国大梁的围攻,那一年刘邦已经9岁,有些记忆了。

虽然信陵君是魏国人,而汉高祖刘邦是楚国人。但是,在战国后期楚国与秦国之间的三次胜仗里,信陵君就领导了前两次,以前的楚国可是从来就没有战胜秦国的光辉记录啊。

可以想象,当时楚国沛县一定都在传颂着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怎样打得强大无敌的秦军丢盔卸甲、狼奔豕突、闭关不敢出来的传奇故事。再对秦国咬牙切齿、痛恨无比的楚国人心目中,能够带领楚军一洗雪耻的就是他们的大英雄。

再加上信陵君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仗义疏财、豪气干云的英雄气概,不能不对幼小的刘邦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崇拜感。

刘邦心里也一定是想做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当然,他长大以后,因为自身原因混社会、沾染了一身的流氓习气,那是当时环境的大染缸造成的。

但这丝毫也不影响信陵君在他心目中崇高的地位和发自内心敬仰。即使他已经贵为汉高祖,也没有忘记给予这位影响他一生的英雄人物最崇高的关怀和礼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9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