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权威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说起西汉的历史,第一反应往往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或者叱咤风云的女主吕后。但实际上,西汉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并绵延两百年之久,还得感谢三位人物,也是今天主角“汉初三杰”。
汉初三杰指的就是西汉开国的三位大功臣,分别是留侯张良、丞相萧何和淮阴侯韩信。他们三人,分别协助刘邦治国、理政、征伐,是刘邦称帝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智囊团。如果没有他们三人的辅佐,刘邦项羽楚汉之争的结果恐怕就不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这样了。
《史记》有记载,刘邦也曾感叹过这三位功臣对自己的帮助。他说,在权谋之术上自己不如张良,在治国安邦上自己不如萧何,在率兵打仗上自己不如韩信。刘邦作为一国之君,能够公然发出这样的感叹,可见“汉初三杰”的才能确实不可小觑。
01一、留侯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良是韩国贵族子弟,祖父张开地与父亲张平,都是原韩国的宰相。出生于这样的官宦世家,张良自小就耳濡目染了为官为政的要领。在秦灭六国之后,他辗转投入刘邦麾下,尽心尽力辅佐刘邦开辟大业。
1、偏偏贵公子到《太公兵法》传承人
史书记载说,张良出身高贵且长相俊美,本来可以靠着家族的庇荫获得一片锦绣前程,可惜他生不逢时,还没来得及继承父族的衣钵就遭遇了国破家亡的飞来横祸。在刺杀秦王失败后,张良不得不到处流浪躲避祸患。
在客居异乡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位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圯上老人”。在经过几番刁难之后,张良顺利通过了圯上老人的考验,从他那里得到了失传许久的《太公兵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圯上受书”事件。此后,张良凭借着书中所学,辅佐刘邦征伐天下,最终成就霸业。
2、功成名就后明哲保身
在汉朝建立之后,张良凭借着辅佐帝王的功劳被封为留侯。然而,伴随着张良的呼声日益高涨、权势日益显赫,刘邦逐渐对他生出了猜忌之心。为了避免惹祸上身,张良一直都保持着半隐退的状态,在朝堂上不发一语、不出一策,极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后来刘邦专宠戚夫人,想要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吕后慌乱之下请求张良上书劝谏,张良无奈,只好给吕后出了保住太子的主义。在张良的指点下,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见状,认为太子才德甚高、可堪大任,于是便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吕后也因为这件事,一直对张良心存感激。
02二、丞相萧何:镇守国家,安抚百姓
萧何和刘邦是老乡,都是沛县人,只不过萧何家底颇丰,有读书颇多,因此在沛县混了个主吏掾的差事。他是率先追随刘邦的元老级人物,在管理国家各项事务上给了刘邦许多帮助。
1、靠前朝旧书得开国首功
萧何颇有识人之才,在刘邦还是个小小泗水亭长的时候,他就看出了刘邦定非池中之物。在“斩蛇起义”后,他第一个站出来推举刘邦为沛县之主。后来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只记得抢夺宫中的金银和美女,唯有萧何选择了宫中的档案文件。
张良《太公兵法》,萧何的秘密法宝就是这些从咸阳宫中带出来的秦国的政务文件。在他看来,秦国之所以灭亡并非国家制度的问题,而是统治者过于残暴、不得民心。所以,秦国已有的制度、律令等还是有学习的必要的。
在西汉成立之后,萧何依循着前朝旧制,只在一些细微之处做了调整,比如该郡县制为郡国并行制,该治国思想为黄老之学等。萧何的治国能力,比起前朝的丞相也毫不逊色。汉朝建立之后,刘邦进行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位列众卿之首,是为“开国第一侯”,享万户食邑。
2、自污名节以求功成身退
萧何的功绩同样遭到了刘邦的猜忌,毕竟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权势滔天,又得民心。一旦他起了谋反之心,刘邦的皇位就岌岌可危了。为了安抚圣心,萧何选择散尽家财充入军费,希望刘邦能看见他的忠臣。
结果不曾想,刘邦刚对他放下心来,百姓们就开始歌颂萧丞相千金散尽为军资的爱国事迹,使得他在民间的呼声日益高涨。迫不得已,萧何只好自污名节。他在长安城里强抢民田,惹得长安百姓怨声载道。不过他虽然丢了好名声,却也因此因祸得福获得了刘邦的信任。
03三、淮阴侯韩信:战必胜,攻必取
韩信是萧何推举给刘邦为将的,在遇见刘邦之前,他也曾是个连饭都吃不上的落魄之人。他受过胯下之辱,也赢过垓下之战,还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未能善终的人。
1、早期落魄
韩信布衣出身,家庭并不富裕,再加上连年的战乱,很快就沦为贫民。在投奔刘邦之前,他在项羽军中当过一阵子差,可惜项羽一向孤高自许,根本看不见他人的才能。后来他又辗转跟随刘邦的汉中军一起打仗,这才获得了萧何的赏识。也是萧何一路力荐,他才能为刘邦所重用。
2、功成身死
韩信因为父亲赫赫战功被封为楚王,这是汉朝建立以来第一个异姓王。后来刘邦又因为猜忌,遂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擒回长安看守,并将他贬为淮阴侯。意识到皇帝对自己的猜忌后,服个软、认个输也就能平安淌过去。
奈何韩信的情商实在是低,他不仅不表忠心,反而还到处跟人埋怨刘邦的忘恩负义。在陈豨的撺掇之下,他竟然真的走上了谋反之路。最终兵败被诛,成为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未能全身而退的人。
总结:
汉初三杰在刘邦攻伐天下的时候立下汗马功劳,汉朝建立后皆封侯拜相。萧何、张良之所以能顺利功成身退,就是因为他们不贪恋权势,感知到刘邦对自己的猜忌就会适当地舍弃一些东西来保全自己。而韩信却没有他们两人的开阔格局,一直汲汲营营于刘邦对自己的不义,最终走上反叛之路。不得不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他们三人身上又有了充分的诠释。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