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韩信大家脑子里浮现的多半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话。这句谚语也直接说明了韩信带兵的能力。然而他有多厉害大伙可能就不太清楚了。其实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国士无双等30多个成语跟韩信有关。而且打仗、用兵如神,定秦川、平北方、斩龙且、败项羽,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后人称为‘兵仙’。那历史上真正的韩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真有传说中的那么神么?
我们还是先从他给老板刘邦创造的几个业务奇迹说起吧,真相可能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张良和韩信虽都是汉初三杰,但他们一开始在刘邦的眼里却是云泥之别的。刘邦唯张良的话是从,视作主心骨。而对于韩信,刘邦压根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即便萧何信誓旦旦的用人格担保——韩信是国士无双。刘邦也没放在心上。直到听完韩信的时局分析后,才稍稍改变了些对他的看法。
当时是刘邦刚刚被项羽发配到秦汉之交的蜀中属蛮夷之地。刘邦着实被坑的印堂发黑,张良临走前给他的计策是,勿要跟项羽翻脸。进了蜀中后休养生息、积聚力量、缓图东出。并且他还建议刘邦烧了秦岭栈道以示养老之心,以后再也不出来了,迷惑项羽。然而当刘邦听完韩信的时局分析后毅然放弃了张良的建议,迅速集结力量,杀回关中。韩信的分析是这样的;项羽虽万人敌,但他谁也看不起,不会用人只能算匹夫之勇。
项羽舍弃关中那么好的政治地缘,回老家彭城定都说明他没出息没远见。还违背义帝约定封亲信为王,属于任人唯亲。
项羽喜欢烧杀劫掠不得民心,曾诱骗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兵。秦人对其恨之入骨,另所封的关中三王,秦国老百姓都视之为‘秦奸’,政局并不稳定,相反汉王入关中后的“约法三章”深得民心,如若杀回去定然会得到秦人的拥护。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趁着现在汉王在关中的威望还在,对方立足未稳迅速杀回关中。如果迁延日久,让关中三王站稳脚跟,再想北出汉中势比登天。大丈夫当断则断,不可犹豫。
韩信的一番《汉中对》堪比年后诸葛亮的《隆中对》,直接给刘邦指明了方向。虽然他的建议跟张良的截然相反但作为最优秀的老板,刘邦一眼就看出了里面的机会,果断的采取了韩信的策略。这就是刘邦厉害的地方,从来都不会因为‘专家建议’而盲从,也不会因为对方是‘布衣之见’而轻视。他有自己的头脑,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这也是他和项羽最大的不同。
项羽更倾向于当他看不起一个人的时候,就一棍子打死再也不信。除了《汉中对》外,韩信拿出第二个杀招就‘军改方案’。我们现在看大汉的军功爵位以及军队建制,会惊人的发现跟秦朝的如出一辙。这一切也是韩信所为,即军事上全面继承大秦。韩信井没有凭空创造,而是相信一百多年来的‘市场选择’。秦能一统天下、毒打六国,说明它的军事制度在这个时代是最先进的。你不能因为讨厌秦朝,或者说因为统治者昏庸失败就否定战国数百年练兵的成果。这个世界上最牛的自知之明恰恰就是识时务。
此刻刘邦所处的汉中也好,要打的关中也罢,都是原来秦国的地盘。麾下的士兵除了少量从老家沛县带来的,大多数是沿途收编来的秦人,因地制宜的实施秦制,更能发挥军队的战斗力。一时间整个汉军情绪高涨,凝聚力大大加强!军功说话、有法可依,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任务。我们现代人一说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如何如何了得,然而现实哪有那么简单。章邯又不是憨,那也是久经沙场的老油条、狡猾得很。真像民间所说:刘邦修栈道章邯哈哈笑,韩信小步跑,汉军出陈仓,三秦下巴都惊掉那纯属开玩笑。
韩信真正的杀招是让章邯根本分不清汉军的主力在哪儿,盲目分兵驻防被动挨打。从汉中到关中有五条道可以走,分别是陈仓道、子午谷、傥骆道、褒斜道和祁山道。其中褒斜道就是烧毁栈道的那条,肯定不能走。修也好,不修也好这点“烟雾”不足以迷惑章邯。韩信派曹参、樊哙走祁山道做出攻打陇西凉州再迁回关中的架势。然后派灌婴走子午谷,自己亲率主力走陈仓道,并派遣一部分汉军在傥骆道虚张声势。一时间章邯那边探子回报,所有的道路都有汉军出没。章邯拿不准汉军主力到底从哪儿出来,只能平均布防,这样就大大的减轻了汉军主力方面的压力。
老奸巨猾的章邯让塞王司马欣遣主力守子午谷,其他的三条道路由他来防守。当曹参和樊哙高歌猛进一路攻城拔寨的时候,章邯误以为刘邦的主力是扑向陇西而去的,立刻集结主要兵力防守陇西。然而此一刻,曹参和樊哙已迅速撤回,走水路跟陈仓道的韩信主力会合兵出陈仓。这个时候章邯才明白原来汉军是从这里来要他命的。于是立刻放弃陇西迅速收缩战线回防并向其他‘二秦’求救。然而当塞王司马欣撤走子午谷的主力驰援章邯之时,灌婴从子午谷杀出,吓唬主力尽出的司马欣,使他首尾不能兼又仓皇撤兵。
他这一乱,直接导致已完成集结准备和汉军主力决战的章邯军心不稳,再度被韩信击败。章邯只能退守废丘,而韩信也不搭理章邯立即率主力驰援灌婴,向栎阳挺进消灭了塞王司马欣,除掉了‘一秦’。就在韩信在除掉司马欣的同时,章邯伺机而动又令其弟章平和翟王部队向曹参发起反攻。曹参本来就是韩信留给他的诱饵,敌人一出窝,周勃率领的援军也赶到了,和曹参一起消灭了章平。自此除章邯死守的废丘外,渭水河谷皆告平定。
之后韩信派郦商往北打直至上郡。消灭了实力最弱的翟王董翳。随后汉军主力会师围困废丘。至此关中‘三秦”平定,整个战役也就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闪电战的经典案例。韩信初出茅庐就展现出了神鬼莫测的军事天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对付三秦的战役中,韩信没有打一场攻城战,全是声东击西,牵着别人鼻子打。把敌人给引出来后集中兵力以多打少,各个击破。第二,韩信对整个战局的把控,时间和战机都算地极为精准。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后撤一招一式统筹安排无缝衔接,恰当好处。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简直匪夷所思。甚至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带看手机指挥打仗的。
从汉中杀进关中这个奇迹几千年来也就韩信独一份。之后的诸葛亮,还有南宋部队以及其他割据政权都没能实现如此的战略突破。经此一役刘邦也拥有了一统天下的资本。关中大地,还有天府之国也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韩信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他是打闪电战的高手,更在于他是一个顶级的战略大师。历史上战术和战略双绝的人凤毛麟角,而韩信绝对算是这方面的顶流,相当于隆美尔和曼施坦因组合体。
从汉中攻克关中,倒不是说后世的那些军事家们太弱,而是刘邦当时所处的战略窗口期太好了。如果能拿捏住就能创造奇迹,但这需要顶流的战略大师来给他规划。关键是刘邦还很识货,从而扭转了天下的格局。如果真听张良的在后方休养生息十年,让三秦脚跟站稳后怕是韩信再牛也无力回天。之后刘邦便按韩信的建议拼命搅屎,趁着项羽讨伐齐国的时候,带着一群诸侯偷袭项羽的老窝彭城。
除了战术和战略双绝外,韩信更令人不可思议的一点是,他无论有条件没条件都能克敌制胜。有面没面都能包饺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古代将师们讲究天时地利与人和、山形地势、后期补给,方方面面都是制约胜败的关键。但这些困难到了韩信这里似乎统统都免疫,他几乎不需要后勤补给,也不在乎天险鸿沟,甚至连手下的兵将都是临时拼凑来的也不要紧。只要有‘兵仙’在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一点在他平定北方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
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暴揍差点丢命,56万联军灰飞烟灭。众多诸侯又纷纷倒向项羽,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在和项羽荥阳对峙的同时,平定北方魏、赵、代、燕、齐省得他们捣乱。实现战略迂回显得很有必要,而韩信也再次给老板创造了不可能的奇迹。堂堂大秦在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上和这儿个国家较劲了上百年才平定它们。而韩信用了多长时间呢?只有十个月,当然不是说秦国太菜了,而是此一时彼一时。秦国面对的状况比韩信面对的复杂的多,根本不是一个层次。虽然战场对决的难度系数差不多,但社会资源的调动还有政权的稳定性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这才创造了韩信时间成本上的神话。
难能可贵的是在讨伐四国时,既没有当地百姓的拥护,也没有其他势力的帮衬,完全就是靠自己拿下的半壁江山。在地利方面,韩信龙门偷渡黄河天险灭掉魏国。向北战胜主场作战的代国骑兵,通过狭窄的井迳道背水列阵消火了军力数倍于己的赵国主力。可以说每一战的地理劣势都是极大的,然而这些负面因素统统都被韩信无视。以战养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千百年来能像他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神话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全部主力被刘邦给偷印掉走后,依旧能重新招募士兵,消灭强大的齐国。井且斩杀了项羽的得力干将龙且,就更令人难以想象了。可以说韩信是当之无愧的战神,他的一些战术和战法具有极强的不可复制性。恐怕也就只有他自己能玩。比如背水一战哪像后世说的那么简单。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是做了周密的安排。先拿自己当诱饵把赵军主力给引出来,然后提前一天埋伏在赵军后方的灌婴率领两干骑兵抄了赵军的老窝,插上了汉军的军旗。通过信息差扰乱对方的军心,才实现的歼灭。这里面的时机把控不可预知性都要拿捏的恰当好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让自己丧命。再比如水淹龙且,什么时候放水,水的流速是多少都要精准计算。谋划好截断河道的位置,既不能让对方看出破绽,又要及时地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小细节出错都是灭顶之灾。
韩信的谋战神法不可复制,项羽的攻无不克也同样难以模仿。楚汉争雄何其精彩,老天太大方了,一下子安排了韩信和项羽两个顶级的战神同场竞技。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能够逆转乾坤的军事大才。而当两大战神对峙垓下时,面对和自己同级别的战神,对方有三倍于自己的兵力时,纵然是霸王也无力回天。
韩信对刘邦是忠心的,在面对蒯通苦口婆心的劝导下,依旧没有反叛刘邦三分天下。说明他内心坚守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底线。至于说他后来谋反更是无稽之谈。他在有兵的时候都不谋反,没兵没将的时候又谈什么谋反呢?倒也不是说刘邦冷酷无情非要诛杀他,而是韩信不懂一个道理。那就是老板就是老板,并不是父母,业务能力强老板可以给你升职加新。但你动他的干股那就是触及核心利益了,这和你有没有反叛之心没有关系。彭越英布这些人封王那是因为人家本来就有地盘,是带着股份融资进来的。而韩信相当于大汉公司的经理人,也要干股?这是刘邦不能容忍的。
以上就是关于兵仙韩信的解读,欢迎留言交流。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