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权威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萧公俯仰系安危,功业君王心独知。
犹道邵平能缓颊,君臣从古固多疑。
大汉第一名相萧何,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忠贞、贤良之臣,他一生倾尽心血辅佐刘邦,却屡被君王猜忌,晚年甚至遭受了一场牢狱之灾,萧家何以在大汉长盛不衰?
萧何和刘邦是同乡故交。年轻时的萧何,几乎是一个品性完美的人。他很有才华,担任着沛县的主吏掾,平时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他又性格随和,结交了泗水亭长刘邦、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等好友。
萧何很善于识人,他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断定日后必定大福大贵,所以对刘邦格外佩服,并曾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他。
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囚犯赴骊山修秦始皇陵,才出县境不远,便逃跑了许多人,刘邦怕被问责,无奈逃到芒、砀二山之间避难。沛县县令得知后,拘拿刘邦和妻子吕雉入狱,是萧何与曹参从中周旋,将刘邦夫妇保释出狱。
公元前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天下开始大乱。此时的萧何仍在沛县当功曹,他和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人把握时机和刘邦起事,他们攻下沛县后一致拥戴刘邦为沛公。自此萧何一行人开始了跟随刘邦打拼天下。
作为一名文人,萧何不擅长领兵作战,他被刘邦任命为丞督,坐镇地方,负责军队的后勤供应。
公元前年十月,刘邦率大军进入咸阳城,将士们见秦都宫殿巍峨,街市繁华,纷纷乘乱抢掠金银财物,就连刘邦也忍不住,跑到秦宫去东张西望,急于享受。
此时惟独萧何表现的不一样,他不贪恋金银财物,不迷恋美女,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然后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
萧何的这一番冷静操作,可见他的深谋远虑和志向高远。对于萧何的考虑,全军上下无不佩服,刘邦也惭愧的说:“萧何确是异才,不枉我提拔他一场。”
刘邦大军进入蜀地后,萧何发现了国士无双的韩信,随后发生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此时的刘邦真是对萧何有极度信任,才在萧何的举荐下,直接任命未曾谋面的韩信为三军统帅。
公元前年八月,刘邦挥师东进,留下萧何坐镇关中,安抚百姓,同时负责兵员和粮饷的筹措与补给,萧何成了名副其实的后勤部长。
萧何便开始展示他长于谋国、善于谋事的帝国宰辅才能,他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全力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由于萧何办事精明,施政有方,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公元前年,刘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彭城指挥不当打了一生中最大的败仗,带着数十骑残兵败将逃回荥阳。这时,关中的壮丁多数已被征发,萧何亲自组织,调拨老弱及不到服役年龄的少年到荥阳增援,刘邦这才得以重振旗鼓,与项羽大军相持于荥阳、成皋一带。
这个时候的萧何,坐镇关中,侍奉太子,征发兵卒,运送粮草,供应汉军,刘邦几次战役,弃军逃跑,此时萧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可萧何每次都能在刘邦兵败的紧急关头,主动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使刘邦得以重新振作,转危为安。
也是在这个时候,刘邦对坐镇在后方的萧何有了猜忌之心,他在与项羽对峙京、索之间时,多次派使者慰劳萧何。可惜萧何尽管精明能干、八面玲珑、高瞻远瞩,就是不会揣摩刘邦的心思,也许他的想法就是:我有一颗丹心照日月可鉴。
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这时就有一个姓鲍的儒生就对萧何说:“如今大王在外辛苦征战,却多次慰劳您,这是在怀疑您。你不如派遣您能从军的子孙兄弟到大王军前,这样大王就能更加信任您了。”
于是萧何依计而行,将自己亲族的几十人派到前线跟随刘邦打仗,刘邦果然大喜,这是萧何第一次受到了刘邦的猜忌。
公元前年,刘邦登基为帝,定萧何为首功,封为酂侯,食邑最多。刘邦又在关内侯鄂君的建议下,把萧何位列众卿之首,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萧何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这样的分封引起了军功最多的曹参的不满,两位故交好友产生了嫌隙。
这之后,丞相萧何着手在咸阳营建都城,于公元前年改咸阳为长安,又在公元前年建成大汉未央宫。
公元前年,阳夏侯陈豨举兵谋反,高祖刘邦领兵打仗,淮阴侯韩信趁机准备谋反。坐镇后方的吕后得知了此事,便急忙秘密召见丞相萧何商量对策,由萧何实施。
随后萧何对所有大臣谎称陈豨已全军覆没,皇上就要凯旋回朝,吕后要宴请所有人。为了使韩信入局,萧何亲自来到韩信府上,请韩信赴宴。
尽管形势紧迫,韩信却因为当初的举荐之恩对萧何深信不疑,他一路便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被吕后拖到殿旁钟室中杀死。随后,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也随后被斩尽杀绝。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的由来。
也许在丞相萧何的心中,家国安定排第一位,个人恩仇排第二位,所以他才肯配合吕后抓捕韩信。
萧何辅助吕后诛杀韩信,真的是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送了一口气的刘邦对萧何更加恩宠,加封五千户,还派了一名都尉率名兵士作萧何的护卫。表面上看,萧何是圣眷日隆,可是暗藏的危险萧何却看不清楚。
直到加封这天,萧何正在府中摆酒席庆贺,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萧何入关后,闻知召平贤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计议,获益匪浅。
萧何见召平这样的表现很生气,召平就对萧何谏言,让他辞谢皇帝的赏赐,以免功高又高调,最终会落得和韩信一样的下场。
萧何这才如梦初醒,第二天一早他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全部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
这一次萧何的应对之策让刘邦十分高兴,这是萧何第二次受到了刘邦的猜忌。
随后刘邦亲自率兵征讨异姓王黥布,他身在前线,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使者:“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经常做安抚百姓的事,很受百姓爱戴。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
萧何绝对是一个后知后觉,用心做事又不会揣摩皇帝心思的大臣,只到有一天,一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萧何大惊,忙问其故。
那门客接着说:“您位居百官之首,又深得百姓的爱戴,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
萧何迫于无奈,只得依其言而行自毁名节,刘邦听说后果然大喜,这是萧何第三次受到了刘邦的猜忌。
不久之后,刘邦平定了黥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
刘邦听后不怒反而很高兴,他回到宫中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萧何,说道:“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
可是萧何心中装着百姓,他乘机为百姓们求取上林苑的土地。这次萧何终于惹怒了刘邦,刘邦大发雷霆,说萧何大收商人的财物,下令把萧何交给廷尉拘禁起来,还给他上了刑具。
这时有一个姓王的卫尉侍面见刘邦,对他讲述萧何的功劳和忠心,刘邦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百感交集,当天派遣使者手持符节赦萧何出狱。
重获自由的萧何年事已高,出狱后是诚惶诚恐,谨慎恭敬,顾不得全身带着刑具、蓬头赤足、污秽不堪的形象,赶紧上殿向刘邦谢恩。此时的萧何不知有没有想明白,为何自己谨小慎微、全力辅佐,却会在晚年有这一场牢狱之灾?
公元前年四月,刘邦病逝于长乐宫。同年太子刘盈即位,萧何继任丞相。这期间,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制定了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
公元前年,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萧何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他举荐了和自己不合的曹参为相,汉惠帝赐萧何谥号为“文终”。
曹参虽然因为封侯之事对萧何有介怀,但是他为丞相后,一直沿用萧何的治国之策,丝毫没有更改。
值得一提的是,萧何的后嗣有四世因为犯罪而失爵、绝封,但是西汉的历任皇帝念及萧何对国家社稷的贡献,总是又寻找萧何的后代,重新封为酂侯,这是其他功臣无人能比的。
南梁南梁开国皇帝萧衍即为萧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