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不是好人。亲爹肉汤要分一杯羹,跟自己女婿的小老婆生儿子,尤其是逃跑的时候把闺女儿子都踹下车,这要是算好人,还有坏人吗?若不是驾驶员夏侯婴拼命救,也就没有后来的鲁元公主和孝惠帝了。更尤其的是,刘邦竟然因为这事要跟夏侯婴拼命。
刘邦跟汉初三杰总是连在一起的,其实这三位在刘邦心中是大不同的。
张良跟他只能算朋友,也算半个老师,混迹社会底层的土鳖刘邦心目中,世家子弟、革命前辈肯定自带光环。而张良救刘邦的命,给刘邦战略指导并不是为了刘邦,是为了他心目中的故国。张良效忠的始终是韩国,扶汉抗楚、扶弱抗强是为了给韩国寻找机会,也是因为项羽压制直至公元前年杀了韩王成。到这年,张良才正式依附刘邦,到刘邦定陶称帝、西汉建立也只有三年半时间了。即便此时,他大概也不关心是否有汉,只在乎不能有楚。
韩王成死,张良应该已经心焚成灰,博浪沙积聚的愤怒与豪气分毫不再。这位外形娘炮、更衬托内心雄豪的伟丈夫再无政治欲望,也就是因为这点,得到了刘吕夫妻的终生友谊。超然的态度也给他染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使得《六韬》这部早于柏拉图对话录几百年的对话录与他同在。
当时有两个韩信,张良效忠的韩王成死后,刘邦又封了一位韩王信,并且对他多加容忍,恐怕也只是看张良的面子。这位韩信后来投靠异族,被斩杀阵前。另外一位就是妇孺皆知的齐王、楚王、淮阴侯、军神兵圣、当年淮安不务正业讨饭吃的游民韩信了。韩信对刘邦来说就一直是个外人,刘邦对他的态度是恨死了还不能不用,有用就哄着,用完了就关起来。最后受五刑、灭三族,死状毫无尊严,是当年假齐王种下的祸根。当时就被恨上了,这恨疯长的程度让人看得心惊肉跳。大概韩信被关起来的时候才醒悟蒯通是对的,姓刘这个糟老头子果然坏的很。被关起来还直着脖子怼刘邦,说明韩信并不虚伪。
萧何是个好人,提拔韩信是为了董事会,杀韩信也是为了董事会,一切从大股东利益出发,他是最优秀的CEO。十八功侯名列第一,当之无愧。有人非议他的排名,说我们像狗一样拼杀,他一个不上战场的人怎么能排第一?刘邦回答的很刻薄:你们这些咬人的是功狗,我的老首长是功人,能比吗?萧何泽佑子孙,三四百年后还有后代因他封侯。
刘邦汉初三杰的说法是平衡术,客气一下紧密团结各方面力量而已。他真正的班底是家乡子弟兵,单县到沛县不到二百里,吕雉自然也是子弟兵心目中的女神兼自己人。萧何配合吕雉杀外人韩信,很容易理解,更何况,刘邦的心思他不是一般的清楚。
张良只能算是政策研究办公室负责人,所提供的都是战略性大政策。刘吕集团真正的参谋总长是兰考人陈平,也算是沛县人的半老乡。身为项羽集团起义人员,混到了最后,吕雉死后又与周勃一起搞了个粉碎吕家帮的耀眼事件,除了一肚子坏水、缺失正确世界观之外,还占了一个厚脸皮会小心巴结核心人士的便宜。
刘吕集团CEO萧何是当年沛县政法委一把手,中央军总司令曹参是当年沛县监狱典狱长,中央军团长周勃是个出殡吹唢呐的,警卫员樊哙是卖狗肉的,驾驶员夏侯婴一直干老本行,原来就是开专车的。
这一群三教九流紧密团结在了基层派出所所长刘邦的周围,可见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增值潜力极大,发展空间极广。
西汉的历史,就是三个大节点:刘邦夫妇,刘彻、卫子夫夫妇,王莽。西汉的历史,就是帝后的历史,而终以后党胜利告终。后党互携、后宫干政,这事就没绝过,满清伊始就立了块“内宫不许干政”大铁牌,到了还是没止住。
刘邦不是好人,从来就不是好人,参加工作也没有彻底改造、扭转形象,又换了工作还是不行。这似乎说明了一点:汉朝的史官是称职的。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