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文盲皇帝写的诗,其中一首是两个相隔四百多年的开国皇帝“合作”完成的(诗最初只有前两句,中间隔了四百多年没有人能续上下文,年后被接上)!
诗词歌赋的作者几乎都是学富五车的人,如先秦时期的屈原,三国的“三曹”和“建安七子”,南朝的谢灵运,唐朝的更不用说,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于是有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三国演义》等名著都是在明清时期创作出来的)”的说法。
汉高祖刘邦
论诗词还是元曲小说等,这些都是大文豪们留下的千古绝唱,但历史就是这么的出乎意料,三个大老粗的文盲皇帝信口拈来的诗却成了千古绝唱,要知道这三个人都是文盲啊,但是他们随口念出来的诗却却记载下来流传千古,这三个皇帝是谁呢?他们随口说出的诗又是哪些呢?
第一个文盲皇帝,汉高祖刘邦,刘邦是历史上“以布衣提三尺剑而成帝业”的第一人,他出身农家,但是天生不喜欢种地,喜欢喝酒耍混,气得老爹经常大骂他,但是刘邦根本不听,他喜欢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卖狗肉的樊哙等都是他的死党,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得以成就伟业!
公元前年,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随后就开始“过河拆桥”,诛杀开国功臣,汉初三大将中的韩信,彭越相继被杀,只剩下九江王英布!
彭越被吕后剁成肉酱遍赐诸侯,英布觉得自己早晚会被除掉,他秉着“与其你杀我,不如我杀你”的宗旨,索性誓师反叛!
公元前年,英布造反,61岁的刘邦御驾亲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击败英布(英布本来就是项羽的大将,他排兵布阵的方式和项羽极为相似),而老刘也被英布射了一箭,年老血衰的老刘“死性不改”,他回师途中路过自己的家乡,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回到家乡沛县看看,他将昔日的朋友和尊长全部召集到一起,大摆筵席庆祝,他不顾自己箭伤在身,在家乡逗留十多天,天天喝酒吃肉,好不快活,而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大风歌》
一日刘邦喝的兴起,开始耍酒疯模式:他一面击筑,一面随口作出了这首霸气侧漏的诗,即《大风歌》,全诗只有三句(有点不符合诗词的格式哈):“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区区三句,既悲凉又不失豪气,句句经典朗朗上口,成为不朽的名篇,刘邦的三句诗就甩了以诗歌产量大而出名的乾隆十八条大街!
宋太祖赵匡胤
第二个大老粗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年少出门学习武艺,但是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也自学读了不少书,算是自学成才的皇帝!赵匡胤后来成为后周将领,深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成为禁军最高将领,这也是他夺位的最大资本!
公元年,赵匡胤谎称北汉入侵,屯兵陈桥,在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逼迫七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退位,建立大宋,史称北宋!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逐渐开始了统一的步伐,消灭南汉,南平,南唐等国,这首只有两句的“残诗”就是在灭南唐的时候即兴创作的(一说是在中秋节庆功宴上)!
宋太祖兵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抱着幻想,派口才极佳的徐铉去宋军那里做说客,试图说服老赵退兵,期间,徐铉在老赵面前夸赞自己的老大李煜是个诗词天才,做出的诗歌闻名天下,老赵让徐铉说了几首词,其中就包括那首《咏扇》,老赵听后说:“这种词太过矫情,没有英雄气概,老徐,你看我说一句诗你听听如何?”
于是老赵张口就说出来这半首残缺不全的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此话一出,手下将士纷纷拍马屁,“老大,您说的太好了”!
没想到这一拍马屁不要紧,老赵忘词了,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说了,于是慌忙转移话题,“怎么样,老徐,这诗质量如何”?
老徐也只能随声附和“好,霸气侧漏”!
老徐深知南唐亡国只是时间问题,老大李煜和赵匡胤的才能比起来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赵匡胤说出了这残缺不全的两句诗,自己也没有对出下半截,此后多年的时间里,从没有人对出下半截来。
明太祖朱元璋
直到多年后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在庆功宴上将老赵的这首诗补充完整了,老朱补充了六句,而第三位文盲皇帝就是朱元璋了!
朱元璋出身贫寒,别说读书了,他小时候连饭都吃不跑,做过乞丐,放过牛,当过反贼,但是他“思想前卫”,和老赵一样,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开始崇拜和结交饱学之士,明朝宰相李善长等人就是他那时候结交的!
朱元璋起义之后,有一次去寺庙,老和尚问:“你是谁,来这里找谁?”
朱元璋的诗,充满了血腥和杀气
朱元璋也不回答,他在墙上写下一首诗,即《不惹庵示僧》:开头一句就惊艳了时光:“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全诗一共四句,最后两句诗是讽刺老和尚“有眼不识金镶玉”的!
文盲皇帝朱元璋肚里没有多少墨水,当皇帝后连下圣旨都是粗俗不堪的语句,但通俗易懂,可是他偏偏喜欢卖弄,写一些让人看后后脊梁骨发冷的“狠毒句子”!
公元年,朱元璋称帝,在庆功宴上有人提到了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那首残缺不全的诗,众人面面相觑,连饱读诗书的李善长和宋濂都不知道该怎么将这首多年前的“绝句”补充完整!
就在众人尴尬之时,朱元璋说,还是看朕的吧,于是朱元璋说出了这首诗的后半截,一共六句,加上赵匡胤的前两句,一共八句:
“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此诗一出,语惊四座,这首诗既符合当年赵匡胤一统天下的夙愿,又符合朱元璋的雄心壮志,尤其是最后一句“百战问鼎开太平”,霸气侧漏,颇有真龙天子的凌云壮志!
老赵不会想到,自己当年忘词的残诗竟然在年后被另一个开国皇帝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