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佳皮肤科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05/9278663.html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风林秀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历朝历代,惟有汉朝明君最多。
开国之君汉高祖之后,除了汉惠帝刘盈,其他都没有什么作为,直到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开创了文景之治。
汉武大帝刘彻的统治是汉朝的鼎盛时期。武帝的小儿子汉昭帝刘弗陵看似弱了一些,但也做到了承上启下。之后汉宣帝刘询上位,后人将他和汉昭帝的统治合称为昭宣中兴。
在这之后,其他皇帝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唐朝,太宗皇帝开创的贞观之治堪称盛世,之后经历了武则天的过渡,到了玄宗时代却发生了安史之乱。
宋朝,宋太祖时期的辉煌不必多言,仁宗也是个不错的皇帝,开创了仁宗盛治。但他之后,宋朝就陷入了庆历改革派与王安石变法派的争斗内耗,一直延续到徽宗时代。结果徽钦二帝都被金人掳走了。
明清时代就不多说了。咱们回到正题,聊聊汉朝的政权为什么能始终掌握在明君之手。
#01.
古人云:贫不学俭,悲不学恭。刘邦就是个这样的人。
秦末乱世,正是为了给赤帝之子出世创造机会。
在沛县,刘邦当时有几个朋友。他们是萧何,樊哙,夏侯婴,周勃,曹参。当然,还有另外一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就是卢绾。
下面把这些人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刘邦是沛县下面泗水亭亭长,相当于乡镇级别的治安队长。
萧何是沛县主吏掾,曹参是沛县典狱长,二人属于同僚。
樊哙是卖狗肉的屠夫,夏侯婴是赶马车的车把式。
周勃是个手艺人,专门编养蚕的器具。另外他还兼职做“吹打”,就是在办白事时候吹箫吹唢呐一类的艺人。
卢绾是刘邦的邻居,他跟刘邦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算是地地道道的发小。
刘邦家境很一般,但他没事就喜欢组织萧何这几个朋友在一起聚餐。七个人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小圈子。
如果按照级别来说,萧何官职最大,但包括他在内,大家平时都以刘邦为老大。
别看刘邦没有钱,但请客大手大脚。可请客总要花钱啊,于是,没钱的时候他就跟哥哥嫂子去借,时间一长,哥哥嫂子见他来了都赶紧关门。
后来,刘邦的饭辙终于解决了。因为他认识了一个开饭店的女老板。
这个开饭店的女老板曹氏是一个寡妇。刘邦常去她的饭店喝酒,久而久之,大家就熟络起来。刘邦还把他的朋友们都介绍给曹氏,这位是杀狗的樊哙,这个是赶车的夏侯婴,这个是吹打手周勃......
刘邦和他的这些朋友,基本都是社会底层人物。但曹氏却对他们很有感觉。
曹氏就像《新龙门客栈》里的老板娘一样,久在江湖,颇有识人的慧眼。但她又有着非常独特的个性。
曹氏喜欢刘邦,刘邦也喜欢这个老板娘。一来二去,两人就在一起了。
刘邦对于曹氏也是真心,多次提出要娶曹氏,均被拒绝了。或许曹氏更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江湖生活。
刘邦喜欢请客,又没有什么钱。时间长了,也欠了老板娘许多酒钱。对此,曹氏一点都不在意。
曹氏为刘邦生下一个儿子刘肥,刘邦再次提亲,曹氏又拒绝了。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刘邦都已经四十多了,还是单身一人。恰好这时候,吕雉的父亲吕太公请客,刘邦不请自到,自此认识了吕雉。
刘邦身边的这些女人,都是未来的王的女人,自然没有一个是平庸之辈。吕雉相中了刘邦,死心塌地跟定了他。
而刘邦因为靠上了吕太公这棵大树,也把欠曹氏饭店的钱都给还上了。
来去随意,丰俭自由。曹氏对于刘邦没有丝毫怨言。
刘邦走了,带着他这帮朋友去打天下了。
#02.
大批人才投奔而来。无论是后来的张良,还是陈平,但刘邦最信任的还是他的老班底。
对于韩信,项羽没有看上,刘邦其实也看不上。但二人看不上韩信的点并不一样。
项羽是没有识得韩信之能,而刘邦则不然,他不信任韩信这个人。
但萧何出面了,他追回了韩信。于是刘邦二话没说,让韩信登台。
与刘邦的这帮老朋友相比,韩信的欲望多了些,忠诚度少了些。
但此人有才,才能还是可以利用的。但关键时刻,刘邦从来不会对韩信寄予厚望。
在刘邦与项羽决战的生死关头,韩信最终选择帮助了刘邦,一举击杀项羽大将龙且,从此胜利的天平倒向了刘邦。
韩信的功劳,谁都不能抹杀。但这并不能换取刘邦的信任。因为,韩信是权衡之后才觉得,帮助刘邦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韩信很清楚,项羽这个人很重视出身,自己出身贫寒,所以即使他帮助项羽,也不会得到项羽的赏识和重用。但刘邦出身平民,正是基于此,韩信才最终选择了刘邦。
对于刘邦与韩信之间的事情,一两句也说不清楚,咱们就不过多分析了。接下来,还是说说刘邦那帮老弟兄的事情吧。
刘邦交往的这几个人,最为关键的是,能互相信任。当然,那个卢绾差了一些。所以当时喝酒的时候,卢绾是刘邦最不喜欢的一个。
不过,刘邦作为开国之君,胸中必然有容人之量。他不会因为这个而去冷落卢绾。
事实上,卢绾最后并没有背叛刘邦,只是一些事情阴差阳错,而且卢绾最后流落到匈奴了。
刘邦进咸阳之前有一个约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与父老约,法三章耳。等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他首先委托萧何,建立一套制度,好让大汉江山从此长治久安。
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制定了《九章律》。可惜的是,《九章律》全文已经失传了。不过,自汉朝以后的各个朝代的制度,基本都是以《九章律》为蓝本制定的。
咱们可以单说说《九章律》中有关人民生活的条款。其根本宗旨是: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领域,最少量干预,轻徭役,薄税敛,无为而治。
萧何当宰相的时候,曹参被安排到齐国当丞相,辅佐刘肥。刘肥就是当初那个酒店女老板曹氏给刘邦生的儿子。齐国是汉朝治下的富庶大国。很显然,刘邦这个人重情义,他没有忘记当初曹氏对他的帮助。
萧何死后,曹参收拾行装,准备去接替萧何。别人问他,没有诏令来,你怎么就知道朝廷让你去接替萧何为相呢?曹参告诉大家,等诏令来了再去就晚了。
这就是多年交往的默契。曹参知道,萧何一定会推荐他的。因为只有他继任,才会保持萧何制定的法度不变味,不走样。这就是萧规曹随的由来。
但就这样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话,国家也是要出问题的。因此到了汉武帝时期,诸多矛盾暴露出来了。首先是地方势力割据,再有就是豪强的土地兼并,让百姓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还有更为严重的就是,军力孱弱,经常受匈奴欺负。所以汉武帝进行了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汉武帝的改革,老百姓还是支持的。因为汉武帝主要打击的是权贵与资本为此,进行了多次钱币改革,收回了地方的铸币权,统一了国家的货币制度,减少了地方豪强对百姓的盘剥。
也就是说,汉武帝改革的重点直指地方豪强,是对百姓有利的。到了昭宣时代,继续实行轻徭薄赋,这与当初萧何制定律法的初衷是相一致的。大汉从立朝之初,萧何制定的这套制度虽然经历过几次变革,但初衷始终得到了贯彻,那就是会顾及到百姓的利益,打击豪强兼并。
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就是萧何律法的核心宗旨。大汉朝能出这么多守成明主,萧何的确功不可没。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