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一个王朝建立之后,开国功臣就不需要了,他们功高震主,很有可能会威胁到皇权,有个风吹草动皇帝便会想办法除掉他们。刘邦是大汉朝的开国皇帝,跟随刘邦一起打江山的有许多人,汉朝建立后,韩信、彭越等开国功臣都因一点风吹草动被就被刘邦怀疑杀害,对比起这些人,樊哙对刘邦是忠心耿耿的,也没有一点不对劲,那么刘邦临死之前,为什么一心想要除掉樊哙呢?
鲁莽壮汉,拥护刘邦起兵反秦
樊哙,泗水郡沛县人,和刘邦是老乡,他出身卑微,却天性单纯、身强体壮,拥有一身的好功夫,年长之后便做起了屠夫,卖起了狗肉维持生计,有一次生性狡猾的刘邦来到了他的摊前买狗肉,并表示要赊账。
生性单纯的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然而过了几日之后刘邦一直都没来给他还钱,他非常生气,想去找刘邦算账。结果他突然发现,自从刘邦来这里白吃过狗肉后,店里的生意突然好了起来,他把这一切都算到了刘邦头上,甚至开始感激他,两人的关系也开始转好。
后来到了秦朝末期,樊哙和萧何、曹一起推戴刘邦起兵反秦,刘邦当了沛公之后,让樊哙做了他的随从副官,樊哙骁勇善战,战无不胜,立下了赫赫战功。
鸿门宴中救刘邦
刘邦率军入关,灭秦而封关自守,在关中称王,这引起了项羽的强烈不满,项羽兵临城下后,刘邦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不占优势,便与张良率一百多随从赴鸿门谢罪,樊哙随往,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张良告诉樊哙项羽这场鸿门宴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樊哙一听,生性莽撞的他非常生气,他持着剑盾闯入了项羽营帐,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士兵。
樊哙瞪视着项羽,眼里全是不满,项羽便问这人是谁,有人回答这是沛公的随从樊哙,项羽觉得樊哙是个壮士,赏他喝酒吃肉,喝完酒后,他告诉项羽,刘邦其实非常尊敬项羽,绝无二心,不能让小人的谗言让二人有了二心,这些话让项羽非常开心。
这时刘邦借故去了厕所,他把樊哙召了去,出了营帐,刘邦独骑一匹马,樊哙等四人步行护驾,从山下小路偷偷回到了霸上的军营中,留下了张良等人向项羽谢罪。有人给项羽出主意让追杀刘邦,此时项羽已经被樊哙说的很开心了,早已没有了要杀项羽的念头,这次的鸿门宴,可以说是樊哙救了刘邦,如果没有他的直言,恐怕刘邦就已经被杀了,后来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赐樊哙为列侯,随汉王刘邦入汉中。
大破项羽,为汉朝的开国功臣
刘邦在汉中地区养精蓄锐,命令名将韩信指挥了还定三秦之战,开始了楚汉之争,樊哙在楚汉之争中担当大任,他冲锋战争,斩杀敌军无数。后来他又随高祖追击项羽,取阳夏地区,把霸王项羽包围在陈县,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刘邦一统天下,称帝,建立了大汉王朝,史称汉高祖,樊哙可谓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获得了许多奖励。
汉初,许多异姓王作乱,樊哙作为刘邦的心腹成为了征讨这些异姓王的主将,战功赫赫,高祖给了他许多奖励,把他的封邑增至五千四百户,还提升他为左丞相。
英布造反的时侯,高祖病重,谁都不见,命令侍卫在门口阻挡所有来求见的人,樊哙忍不住要找他商量事情,带领群臣“排闼直入”,推门径直闯进了刘邦宫中,声泪俱下的劝刘邦出来主持政事,刘邦也听了他的意见。这么受刘邦重视的一个人,为什么刘邦在病重临死之前要下令除掉他呢?其实不过两个原因罢了。
小人怂恿,诛杀樊哙
第一个原因也就是事情的导火索,有人对高祖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樊哙跟随刘邦多年,备受刘邦和吕雉的信任,因此吕雉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樊哙,樊哙就成为了吕雉的妹夫,吕雉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女人,眼光毒辣,她曾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却下嫁给了当时一无所有的刘邦,正是看中了刘邦的潜力,刘邦后来的成功也少不了她的帮扶。
刘邦和项羽交战的失败的时候,吕雉作为人质被俘虏去了楚国生活,担惊受怕地过了一年,一年之后,一家人才得以团圆,让她没想到的是,此时的刘邦早已经有了新欢戚夫人,戚夫人还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刘如意。
刘邦是个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人,吕雉回去之后也没有得到关心,反而是看到两人如胶似漆、琴瑟和鸣的一幕,她是气不打一处来,心里怨恨上了戚夫人,汉朝建立之后,吕雉成为皇后,她的儿子刘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可吕雉并不受刘邦的宠爱,刘邦对于刘盈也是意见颇多。
刘邦不止一次想要废掉刘盈立爱妃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可惜吕雉有铁手腕,他的目的一直未能达成,吕雉对戚夫人母子更是怨恨。后来刘邦病重时候,对于朝政大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吕雉便开始掌管朝政大事。刘邦越发不待见吕雉,他生怕他死后没人护着戚夫人,吕雉等人欺负她,吕雉又不能杀,他便想要削弱吕雉的势力。
听人谗言之后,刘邦觉得樊哙和吕雉是一条船上的人,而且他知道樊哙也不怎么待见戚夫人母子二人,后来他又听说吕雉和樊哙计划要杀掉戚夫人,这可不得了,刘邦当即便想要砍掉吕雉的左膀右臂,派人去诛杀樊哙。
早已有杀樊哙之心
第二个原因便是刘邦早已有了杀樊哙之心,小人的谗言不过是个导火索罢了,刘邦称帝之后,他的猜忌心越来越重,生怕有人会威胁到皇权。朝廷上的异姓王基本上都被他除掉了,只留下了樊哙这个功高震主的将军,樊哙是个心直口快的莽汉,说话有时候不经思考,早已得罪过刘邦无数次,他心里对樊哙也有了诸多猜忌。
刘邦清楚樊哙的能力有多强,如果樊哙起了异心,起兵谋反,那么大汉朝可能就要易主,碍于樊哙的忠心耿耿,他才一直未能下手杀他。这次的小人谗言便成为了导火索,高祖命令换掉讨伐燕王的樊哙,并且命令陈平取樊哙的首级。
陈平和周勃两人暗中商量,究竟要不要杀樊哙,毕竟樊哙的地位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是皇后的妹夫,皇亲国戚,曾经又是备受皇帝重视的将领,战功赫赫,万一皇上说的是一时气话,杀了樊哙最终牵连自己怎么办。
二人合计之后便决定不杀樊哙,抓到他后把他送到长安,由刘邦决定要不要杀,樊哙还没来得及被送到长安,便传来了刘邦病逝的消息,朝廷中此时由吕后掌控,两人便放了樊哙去找吕后邀功,樊哙这才逃过一劫保住了性命,直到孝惠帝六年,樊哙离开了人世。
由此可见,只要是功臣,功高震主,就有可能被帝王怀疑,哪怕是再怎么忠心耿耿的功臣,也会落一个悲惨的下场,这便是古代帝王的无情之处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