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一共经历了哪

引言

西汉王朝,自前年的汉王元年四月由刘邦等人在巴、蜀、汉中的昔日古蜀国故地建立,至王莽于6年的居摄元年成为“汉假皇帝”,再到9年的新始建国元年正月由王莽正式废刘汉而建新王朝为止,一共存在了年时间。

这年时间中,一共经历了汉高祖、汉惠帝、吕太后(此间由少帝刘恭、刘弘名义执政)、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汉孺子婴共十三位皇帝。由于汉孺子婴是婴儿,再加之此三年时间是王莽居摄了汉皇帝位,所以,史家一般不计算孺子婴为汉皇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之间曾经由大司马霍光扶持过昌邑王刘贺即位汉皇帝,但由于刘贺还没有正式举行登基大典就被霍光等人废除了,所以,他也不能被计算成汉皇帝。如此计算下来,西汉王朝应该一共经历了十二位帝。

其中,吕太后从未公开登基过西汉王朝的皇帝位,汉惠帝死亡后的前年到汉文帝登基的前年这八年时间中,名义皇帝是汉惠帝刘盈与其他夫人所生养的少帝刘恭、刘弘(此两位少帝的真实身世史载不明),但是,汉王朝的政权实际上一直掌握在吕太后手中,所以,吕太后是前年至前年这八年的事实汉皇帝。因此,史家计算西汉皇帝,一般不计算这段历史时间中的两个名义少年汉皇帝的刘恭、刘弘,而是一直习惯把吕太后计算成这段西汉王朝历史上的事实皇帝。

新朝虽然是由王莽所建立的名副其实的王朝,但是,由于王莽新朝仅仅维持了14年余,且王莽新朝与西汉王朝有着千丝万缕关系;所以,史家论述西汉王朝历史,无不将王莽新朝列在西汉王朝历史之内。如此,从汉高祖刘邦于前年汉王元年建立汉王国肇始,一直到王莽新朝于23年的新地皇四年灭亡,西汉王朝的历史,就应该是年。

纵观西汉王朝年的历史,可以这样划分阶段:

第一阶段。即,自前的汉王元年至前年的汉武帝建元元年,应是西汉王朝逐步度过了开国初的内外交困格局而始进入国力富强时代的历史阶段,历时近70年左右。

第二阶段。自前年的汉武帝建元元年至汉武帝去世的前87年的汉武帝后元元年,历时54年。这54年,是西汉王朝宾服周边的战争历史时期,应属于军政合一的特殊历史时段,汉王朝的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都在汉武帝时代进行了改制创新,从而奠基和构建出了中国君主专制王朝的汉国家文明文化形态。这段历史时期,也同时是西汉王朝积累各式各样社会矛盾和弊端的时期,说形象点,汉武帝执政的54年,犹如人的身心的“透支”时期,外表强大,内伤却不少。

第三阶段。自前86年的汉昭帝始元元年至汉宣帝死亡的前49年的汉宣帝黄龙元年,历时37年,这37年,史称西汉王朝的“中兴”时代,但这也是西汉王朝在彻底走向自身衰败之前的“回光返照”历史时期。这37年,西汉王朝前所未有的富裕和强大,长期侵扰西汉王朝的匈奴外患基本上被消除,但由汉武帝时期积累下的各式各样的国内矛盾因素积重难返,君主专制的惯性国家体制下,儒生和外戚霸权朝政的祸根也在此历史时期中被种下。

第四阶段。自前48年的汉元帝初元元年至王莽被绿林军所诛杀的23年的新朝地皇四年,历时71年,这71年,西汉王朝不可遏制地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被王莽篡汉。这71年,恰好也是中国儒家文化开始全面走向国家主流和统治文化的时期;所以,研究儒家文化是怎么样走向中国官方主流文化地位的历史过程,就不能不研究这71年的西汉王朝衰败史。

开辟了家天下统治王朝的刘邦

刘邦,字季,享年53岁。在位12年。刘邦,大秦王朝泗水郡沛丰邑中阳里人,即今江苏沛县、丰县一带人氏;据《汉书·高帝纪》称,传说刘邦祖先本是西部周人公刘氏,其子孙后别姓为周秦地中的刘姓,大致在战国后期,刘邦的爷爷这支刘姓人氏才从秦地迁徙于魏地,后再迁徙于大秦时的沛丰邑中阳里一带。刘邦成年后,任大秦沛县下属泗上亭长,相当于村一级别的治安小吏。刘邦不喜经营农业生产,平时游手好闲,任亭长后,他“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刘邦曾亲眼见过秦始皇巡游的威风场面,所以,他十分羡慕帝王的尊贵。前年的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造反秦王朝,天下始乱,一向倾慕刘邦的沛县县吏曹参、萧何及其屠狗力士樊哙等人攒动刘邦也乘机举旗造反秦王朝,刘邦果然率领数百人加入到反秦朝的造反大军中,之后,刘邦军日渐壮大。前年汉王元年冬十月,反秦联军下属之一的刘邦军率先攻陷秦都咸阳。本年十二月,反秦联军事实盟主的项羽设鸿门宴试图诛杀可能与他争夺天下的刘邦,刘邦逃脱。

本年二月,刘邦被项羽封建为汉王。本年四月,刘邦率军进入巴蜀汉中地建立汉王国,定都汉中南郑。本年五月,“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汉王二年二月,刘邦利用原古蜀国中的三老民权自治政治制度传统,迅速建立和稳定了汉王国政权,且以汉王国作为兵员和粮食基地始挺进中原作战;4年以后,即前年的汉高祖五年冬十二月,刘邦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一带)打败项羽,项羽自杀;本年二月,刘邦在洛阳建立了统一的大汉王朝;本年五月,刘邦移首都于秦关中地的长安,以示大汉王朝继承故秦和蜀汉道统。

前年的汉高祖十二年四月,刘邦在最后击败异姓王的淮南王黥布和燕王卢绾以后,他因战伤恶化而去世。刘邦自前年始兴军造反,一直到他前年去世,他一直是在行军打仗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刘邦平生的主要功劳应是:统一中国,结束战乱;镇压了各路异姓王,阻止了中国可能重新出现的分裂战国格局;刘邦当政以后的惠及人民的最大政治功劳,是他废除了中国残余奴隶制度及其建设出了相对人人平等的汉初“约法三章”法制。

但是,刘邦开创的同姓王族制度,却也给中国带来了两千多年的家天下的君主政治制度。这种家天下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国家社会的进步,造成了极大的阻力,也造成了许多中国族群不和与地域战争的不良历史后遗症。无可否认,刘邦当年之所以在镇压了异姓王的同时又迅速建立了同姓王的家天下君王政治制度,有他试图阻止诸侯战国重现的主观意图,甚至也可能是当时唯一的政治选择。但是,家天下的君王专制政治制度,却极端不符合中国多民族共和一体的国情和史情。

所以,西汉王朝建立后,使得原本在秦汉之前并不突出的中国内部部族矛盾急剧上升,这种中国内部部族战争自汉匈战争肇始折腾了中国两千多年,一直到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革命正式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新政治制度主张,才彻底以周王朝时就已出现的共和政体度再次取代了个人家天下的事实单一民族执政的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这个从周王朝就已时兴的共和国制到秦汉的家天下君主国家制度,再到中华民国的“五族共和”,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的56个民族共和执政且彻底结束某一族人之家天下的政治制度,刚好走了一个历史的圆圈!这个历史的圆圈,非常发人深省!政权,特别是君主领导权,是国家公权,理应由所有国民去实行共和政治,因此,君主家天下和极少数贵族既得利益集团去统治全天下的王朝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政治制度的悖论表达,这,也就是为什么刘汉王朝以降,中国历朝历代王朝都有“生死周期”的缘故!

且这些家天下的王朝寿命几乎就没有超过年的!而每次家天下王朝的兴亡更替,又都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家天下王朝,注定了极少数利益集团会恶性地去争权夺利和发动内战去改朝换代,如此历史之下,国家和老百姓是最大受害者!汉高祖刘邦执政时期的权臣,是丞相萧何。

结语

家天下王族统治的君主政治制度本身,不仅仅会因族人血亲和族群亲疏有异而很容易诱发地域部族之间的矛盾和战争冲突,同时还在客观上制造了世袭贵族制度。这,也是西汉王朝虽然在汉初就明确废除了奴隶制度和实行了相对人人平等的约法三章司法,但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国家制度中却又是那么自相矛盾地始终存在着人分贵贱和“刑不上大夫”的司法不平等的缘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