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刘备:与刘邦一样,格局宽大,性格仁厚,知人善任。其实多角度对比的话,两个人在很多方面真的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又各具特色。我们不去大谈他们取得天下过程中的艰难历程,仅取若干件小事,来展示他们真实性格的一面。一、家境平凡但颇有异象刘邦在出生前,他老妈曾在湖边小睡时,梦到与神相交合。他老爸去找他老妈时,还看到一条蛟龙盘旋在上面。后来生下刘邦。那意思很明白,就是有龙的血脉呗。长大后在酒家喝醉酒小睡,酒家女主人发现他周身旁边也频现异象,吓得连以前赊欠的酒家也不敢要了。还有,走到哪里,头上都萦绕着那么一股云气。用现代唯物观点和一般科学知识来解读,这当然是子虚乌的事,因为在大湖边上,经常出点雾气,多有蛇虫出没,再正常不过了,包括刘邦在晚上喝醉了,在大泽中穿行,将一条大白蛇斩断的事。但是为了能够拉大旗做虎皮,增强其号召力,无论是刘邦本人,或者手下的小弟们,也乐于把他武装成一幅真龙天子的形象。刘备地处北方,气候干燥,就没有那么多祥云笼罩、龙蛇随行的异象了。但他家门前有一棵高大的桑树,枝繁叶茂,远远看上去,倒象皇帝出行时,车辇上面的大盖篷。有人就附会说,树下住的这家人家,将来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也童言无忌,说他长大了一定会乘坐这种大盖车,为此还遭到他叔父的严厉训斥:小心招来灭门大祸!再从长相上来看,刘邦高鼻梁,额头象龙面一样丰满,左股下有七十二颗黑子;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双手过膝,双眼能看到自已的耳朵。如果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刘备倒象个怪物。其实那时的尺度与现在不同,七尺五寸,也就折合现在的.5公分吧,两手过膝,目能识耳就有点夸张了。象这种为自已,或者为主子造势的做法并不稀奇。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在洛阳夹马营出生时,也是紫雾缭绕,满室香气不散。明太祖朱元璋生就一幅五岳朝天相:两额、两颧、下巴,都突出,状如五岳。古代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讲究天命神授,自已是真龙天子,自然也得弄点神密氛围,来为自已的合法地位找上若干充分的理由,不然谁肯为自已卖命,争夺江山呢。刘邦家境一般,虽然在泗上做亭长,回家后还得去田地里找老婆孩子。《汉书高帝纪》记载: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意思是经常请假回家,帮助后来成为王后的老婆和继承王位的儿子,一起在田间锄草。但是估计也就到田里装装样子,不会铺下身子真的实干。刘备的家境还不如刘邦,但同样不喜欢干活,《三国志》上说: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虽然家里穷得没有田产,母子们靠着贩卖鞋子、编织草席挣钱过活,但生就一幅公子脾气,不喜欢读书,只喜欢斗狗赛马、欣赏音乐、美衣华服这些高档活动。这是不是有点伤了现在逆袭吊丝们的心了?其实,他们虽然不务正业,但他们各有自已的圈子,在圈子里,也是混得风生水起的。二、良好的人际关系,助其成就事业刘邦虽然是地方上的一个亭长,但与县里大大小小的官吏们混得还是相当熟化的。彼此见面,肯定都少不了勾肩搭背的。县令的旧友来泗上居住,就是他后来的老岳父吕公,县里有头脸的大人物们都前去祝贺,主吏萧何规定,贺礼不到一千钱的人,不能在堂上就座。刘邦打了个一万钱的幌子,实际一个钱也没拿,但还堂而皇之地坐了上座,席间萧何就曾评价刘邦:刘季好说大话,办不了什么大事。别看一个县里,也是讲规矩的所在,刘邦之所以敢厚着脸皮白吃,并且还敢坐在众大夫官僚之上,如果没彼此之间的默契与关系垫底,照着秦时法律,打个皮开肉绽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接下来发生的事,也确实靠了他这帮撑台面的朋友们初步上位。秦末时期,朝庭的模征暴敛,激起天下民怨,继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群雄并起。刘邦自从在丰邑遣散了去骊山的役徒之后,就经常躲在山泽中,纠集了百十人准备起事。正巧沛县县令也想响应陈胜他们,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就劝县令召回刘邦他们一起行动。等到他们真的来了,县令又后悔了,就把城门闭上,最终刘邦设法瓦解了县令的防守,成功上位。刘备上学期间,得到同宗刘元起家的大力资助,还有公孙赞也与他很要好。主要是中山富商张世平、苏双两人赠送他大批的钱财,他利用这一笔钱做为第一桶金,初步招揽起一支队伍,在讨黄巾军中立下功劳,被任命与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东南三十里)县尉。虽然时间不长就因暴打督邮挂印出走,但毕竞开始了走向帝位的征程。三、刘邦好色贪财,刘备则心态倒是平常作为本朝人的司马迁公然在《史记高帝本纪》伊始就说高祖“好酒及色”。而据《资治通鉴》说,在刘邦与项羽鸿门宴之前,范增就对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当时的山东是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原来秦国以外的东部地区,包括现河南、河北、山西、安徽等,与现在山东省是不同的。意思是他现在入了函谷关,进了秦朝的中枢宫内,没有象以前那样贪图钱财,不近女色,他的志向肯定不少啊。实际上,刘邦也不是不想,当初看到秦宫室内不仅富丽唐皇,宝物山积,还有上百成千的宫女在内,当晚就想住在秦宫之内,只是让樊哙和张良把他苦劝出来了。刘邦在打仗行军途中,也忘不了及时行乐。进军到高阳时,当地人郦食其求见他,他正坐敞开胸怀,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帮他洗脚。当时是说明他见客满不在乎的表现,但他这种好色习性应该是长期养成的,不然正史也不会这么公然称其好酒好色,范增也不会知道他这好名声。就在当了皇帝之后,也还特别宠爱戚夫人,差点把皇位传给戚夫人所生的如意。当然,这也许是男人的天性吧,象赵国武灵王那么英雄气概的人,也难免儿女情长,因宠爱少妻而立少子,弄得自已被关在沙丘宫内,几个月饿干巴了。还有唐高宗、唐玄宗他们风流事,就不一一列举了。刘备虽然也有多房妻妾,但他似乎并不怎么太在意这些儿女情事。史载他先前曾娶过几房妻子,但都不长命,倒是原来为妾的甘夫人,始终跑前跑后的。还有糜竺的妹妹糜夫人也是妾的身份。至于孙权之妹,那只能算是政治婚姻,这在当时也是很时兴的。平定益州以后,吴夫人返回吴国,然后娶了穆皇后。不过刘备也有个特点,他不象刘邦那样,把吕后放在老家,然后再就地取材。而是经常把家眷带在军旅中,他的老婆孩子,两地被吕布截获,一次被曹操俘虏。四、遇事也惊慌,该逃命时也绝不含糊按我们常理分析,作为久经沙场的真命天子,应当异于常人,但实际上他们也就是常人。公元前年,刘邦先项羽抵达咸阳宫,项羽听说刘邦有意称王,就准备攻打刘邦。其间张良和项伯斡旋,才免于争斗,次日刘邦带一百多骑兵到项羽营中致谢,项羽留刘邦喝酒,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所谓的鸿门宴。宴中范增三次暗示项羽乘机斩杀刘邦,又安排项庄在席间舞剑,想借机除掉刘邦。刘邦借故跑出来,自已乘了一匹马,让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步行防护,跑回霸上。而单把张良等人留在鸿门。这段记载在《资治通鉴》里比较详细,但《史记高帝本纪》没有说这么明确。到底是当时确实这样,还是后人演义,还待商榷,但下面这段记载,却是司马迁记在《史记》里记下来的。公元前年,汉军在荥阳南被楚军所围,相持一年有余。夜间,汉军先从东城放出全幅武装的两千多女子去吸引楚军注意力,纪信乘坐汉王的马车,伪装成汉王刘邦也从东门出城。刘邦留下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等人留守荥阳,自已带了几十个骑兵从西门逃跑。要说这纪信也真够铁的,上次鸿门宴上,纪信步行护刘邦逃跑,这次直接来装成刘邦,甘心替刘邦去死。刘备似乎比他有风度,但真到了要命的时刻,跑得也不比刘邦慢。建安十二年(年)刘备从樊城,过襄阳,到达长坂坡时,一路追随他的人达十万多,粮食物资也有几千车,当时后有曹操追兵,队伍又走得太慢,有人就劝刘备快跑,刘备表示:成就大业就得以天下人心为本,他们都自愿追随我,怎么忍心抛下大家不管呢?但后来曹操真的轻装急追,刘备马上丢下妻子儿女和那十几万追随者,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骑飞奔逃窜。《三国演义》中赵云大战长坂坡,单骑救主的故事,《三国志》中没有讲,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看官自已判断,我也不好直接下结论。五、对待江山上,刘备比刘邦大气刘邦在后期江山稳定以后,先后把开始分封的异性王,都借故削夺后,又把封地分给自已的子侄们。其中以楚王韩信谋反为名,把他降为淮阴候,然后把原来的齐楚封地,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他的两个侄子和一个儿子。梁王彭越谋反,封儿子刘恢为梁王,儿子刘友为淮阳王;淮南王黥布反叛,封儿子刘长为淮南王。当然,在封地之前,他还是象征性地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其实大家心里也明白,提相反意见也没什么用。象韩信、英布和彭越这样的位尊功高的人都以谋反罪处理,在朝堂仅仅动嘴发表意见,又能有多大用处,倒不如顺了高祖的意思,彼此都好看。公元前年,刘备临终前,托付诸葛亮辅佐刘禅,并且特别说明:如果我的子嗣可以辅佐的话,你就尽力辅佐他,如果他们不才的话,你就取而代之。不管刘备是不是真心的,能说出这个话来,说明他比刘邦还是大度的。结语历朝历代,作为开国之君,为了能取得大家的支持,往往会制造一些所谓君权神授的障眼法,就算取得政权,坐稳江山以后,也以天子自居。但是如果细究他们平生中的一行一动中的具体行为,其实他们也与普通大众没什么区别。就象前面所说的,也都有七情六欲,也都贪生怕死,也都顾及子孙。但他们也有一些别人不具备的特质,比如善于联络大众,特别是志同道合的人一道创业,并且乐于接受好的建议,也就是从谏如流吧。当然他们能取得成功,自然需要一下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以后有机会,我们会慢慢探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