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楚汉之争刘邦得胜定天下,刘邦由原先一名不见经传的小小亭长摇身一变成了汉朝的始皇帝,而一直陪伴在刘邦身边不离不弃的正妻吕雉自然是毋庸置疑地荣登皇后之位,继续履行辅君之道。
身为汉高祖皇后的吕雉早年受尽苦难陪刘邦发迹,而大业初成之际她迎来的除了荣华富贵外,只有丝毫不念旧情的丈夫没完没了地纳新人,容颜渐逝的吕雉对此怀恨在心。
在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独揽大权,对待戚夫人母子更是手段狠辣,不仅派人毒死刘如意,而且将情敌戚夫人做成人彘,慢慢折磨使其生不如死,刘邦长子刘肥见状为求自保急忙认妹妹鲁元公主为母,足见其心思手段之高明。
大业成,轻糟糠妻广纳妾沛县泗水亭长刘邦在陈胜起义后集中人马攻占沛县,后来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接连担任过郡长、武安侯、汉王,最后击败西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然而人心大多很难经得起大起大落的钱权考验,刘邦面对着自己日渐水涨船高的地位开始飘飘然了。已有江山在手的他不顾当年曾对着高门下嫁的糟糠之妻许过的承诺,除了婚前生子的曹夫人,又纳了名门宠姬戚夫人、年轻貌美的薄姬等。在刘邦的娇妾美姬中,曹夫人在吕雉嫁给刘邦之前就跟随在刘邦的身边了,而且还为汉高祖刘邦诞育了庶长子刘肥,在刘邦称帝后,庶长子刘肥被封为齐王,拥有者广袤富饶的封地。
而最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原先出身名门,家族一脉曾是周王室后裔,刘邦还是汉王时一次偶然的机缘之下得到了脉脉含情的戚姬,从此便一直将她带在身边,很快独承君恩雨露的戚姬便为刘邦生下一子名作刘如意。
随着刘如意日渐长大,刘邦愈发觉得此子比起嫡子刘盈更加有自己年轻时的风范,甚至一度不顾古代社会的嫡长子为尊的继承制度,想要废太子刘盈改立宠姬爱子如意为太子,只不过这个想法受到了吕后和群臣极力反对才作罢。
吕后掌权,诛仇敌汉十二年,一生传奇的刘邦去世,太子刘盈即位为帝,称作惠帝,吕后被尊为皇太后,此时国家大权都牢牢把握在吕后手中,压抑多年的吕后在刘邦人走茶凉后便大刀阔斧地诛戮仇敌。
吕雉凭借着从刘邦早年称帝时开始便从旁协助处理各类事务奠定的政治能力,在刘邦去世后迅速肃清朝中风气;解决完前朝的隐患后,吕后的目光又对准了内宫,其中,首当其冲的打击对象便是刘邦生前最喜爱的宠姬戚夫人。
吕后将刘邦生前宠幸过的妃妾们都圈禁起来,剥夺了她们的人身自由,但对于不同等级位份的宫嫔待遇也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一些无宠无子的妃嫔只是将她们圈养在宫中;对于行事低调不曾惹怒过吕后的姬妾们若有子就随儿子迁往封国居住,如薄姬随儿子代王刘恒前往属地代国;若无子嗣则留在宫中,总体来说还是实现了宽大仁慈的处理思想。
但吕后唯独对戚夫人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一来因为在一夫多妻制下吕后与戚夫人分享同一个丈夫,而恰恰貌美年轻的戚夫人独占宠爱,这使得常年不得丈夫青睐的吕后羞愤交加。
二来是戚夫人之子差点威胁到吕后儿子的统治地位,这双重的仇恨使得吕后恨不得将戚夫人碎尸万段,即使是将其挫骨扬灰也难解心头之恨。所以吕后下令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使其生不如死,慢慢经受时间的折磨。
刘肥巧计自保惠帝二年,刘氏各封国小王前来朝见,诸王之中先曹夫人之子刘肥也在其中,因为抛却身份地位,只从年龄长幼顺序上来讲,齐王刘肥是惠帝刘盈的兄长,所以惠帝就在家宴之中按照兄弟长幼顺序让刘肥居于上座。
本来齐王刘肥的庶长子身份就在嫡庶尊卑中处于略显尴尬的政治地位,吕后一派对刘氏封王中最为年长的刘肥也是颇为忌惮,本就剑拔弩张的关系又经宴会设座一事使吕后勃然大怒,她私下命人设两盏毒酒置于齐王刘肥的桌案子上。
当刘肥按照规矩拿起桌案上的酒杯起身向吕后祝酒时,惠帝刘盈也紧随其后拿起来桌案上剩余的一杯毒酒,同兄长刘肥一般举杯向母后祝酒。吕后见状大惊失色,连忙站起身来蓄力打翻了儿子刘盈手上的酒杯,刘肥见状也不敢喝下此酒。
不明所以的刘肥虽不清楚其中缘由,但他大略可以感知到眼下情况不妙,于是便佯装醉意,踉踉跄跄地告退了。后来经过多方问询,刘肥才恍然大悟:原来,当日吕后大摆鸿门宴的目的竟然是想要毒杀他这个先帝的庶长子。
刘肥感慨所幸当日惠帝刘盈起身拿酒惹得吕后惊慌失措才阴差阳错地救自己一命,否则自己现下早已是一缕孤魂,思及至此的刘肥不禁冷汗连冒,但后怕之余更多的是惊恐担忧自己的生死存亡。
正在刘肥忧虑之际,齐国有一史士向刘肥建议:既然吕后的目的是铲除掉一切危及惠帝统治地位的潜在威胁,那么齐王为保全自身与其日日惶恐如坐针毡,不如主动臣服。
在谋士的建议下,齐王在自己所拥有的诸多城池中挑了一座出来借献给鲁元公主的名义向吕后表明忠心,并且尊妹妹鲁元公主为母。吕后对刘肥此举十分高兴,赞赏之余允许刘肥回到他自己的封地,大摆筵席送行,刘肥因此得以保全。刘邦长子刘肥对吕雉害死戚夫人时的心狠手辣早有耳闻,后来又经历了诸王宴会中吕后明目张胆地下毒谋害未遂,惊魂未定的齐王刘肥为了保全自己急忙认妹妹为母亲,因此得以在封地平安称王13年后寿终正寝,实在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