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刘邦却封千户侯,高祖记恨终生,又不能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皇帝也是如此。一旦一个人奋斗成皇帝了,必然要给手下的老兄弟们功名利禄,一荣俱荣。

不过对于汉高祖刘邦而言,有个人其实他并不想封赏。此人在他发迹前就看不起他,后来还曾背叛他。刘邦对他恨之入骨,却不但没有杀他,还将他封为千户侯。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刘邦为什么痛恨他还要给他封爵呢?

此人就是雍齿,后来被封为什邡侯。但他对刘邦可没有什么恩,反而还羞辱过他。

雍齿也是沛县人,和刘邦还是同乡。只不过刘邦是平民,而雍齿则是豪门。刘邦当时在沛县结交豪杰,小有人气,但雍齿却很看不起他,多次侮辱他。

公元前年,刘邦起兵反秦,攻克了丰邑。考虑到雍齿是豪门,又有才能,刘邦便任命他镇守丰邑,自己外出打仗去了。

然而雍齿本就看不起刘邦,根本不想当他的手下,因此不久后就在周市的招揽下带着丰邑投靠了魏国。刘邦带兵回来攻打丰邑,结果打了两次都没打下来,气得生病了。

不过刘邦最后还是攻下了丰邑,雍齿仓皇逃往魏国。直到后来诸侯会盟灞上的时候,雍齿才重新投靠刘邦。此后雍齿又随刘邦出关与项羽交锋,最终迎来了汉朝的建立。

那么,既然这么恨雍齿,刘邦为什么还要给他封爵呢?

要知道,刘邦可不是一个宽宏大量之人。当初他穷困的时候去他嫂子家讨饭吃,他嫂子故意把锅底刮干净,装作没有饭的样子,不给刘邦吃,就这刘邦都记了半辈子。而他的父亲刘太公在他年轻时经常说教他,曾斥责他不务正业。刘邦后来也来向刘太公“找场子”,他问父亲说:“你当年经常说我不如二哥,现在你看是我有本事呢,还是我二哥有本事呢?”

这些好歹还是和刘邦有亲戚关系的人,没有亲戚关系的就更不用说了。刘邦开国时分封了许多异姓诸侯王,然而这些诸侯王最后要么造反,要么因为被怀疑要“造反”就被杀,历朝历代很少有这么多功臣“造反”的,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也只有明朝了。韩信、彭越、英布等著名功臣都被杀死,燕王卢绾也吓得逃往匈奴,只有少数人善终。

而与这些著名功臣相比,雍齿反而得以善终。他被封为千户侯,食邑二千五百户,虽然没有那些诸侯王那么辉煌,但却细水长流,一直维持了下去。雍齿本人安然渡过了刘邦屠戮功臣的风暴,在汉惠帝时期去世,而他的爵位一直传到他曾孙雍桓时才被剥夺。

雍桓为什么被剥夺爵位呢?主要是当时汉武帝想讨伐南越国,但雍桓居然拒绝参战,所献上的酎金也不符合条件,这才被剥夺爵位。这属于本身有错,夺爵也很正常。并且虽然没了爵位,雍家依然作为名门望族传承了下去。后来雍家的一支还迁到了南中地区,也成为了当地豪族,其代表人物便是雍闿。

由此来看,汉朝对雍齿的待遇属实是非常好了,不但优待他本人,还惠及后世。那么雍齿究竟何德何能,能让刘邦如此重视呢?

首先,雍齿虽然曾背叛刘邦,但他在灞上会盟之后就再未背叛,此后便一直追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哪怕是刘邦遇到彭城之战这样的惨败时,雍齿也没有“跳反”。不知是因为他对自己之前的背叛行为感到羞愧了,还是预感到刘邦必然能成就大业。无论如何,在此之后雍齿一直保持着一个忠臣的形象,刘邦也不好再翻多年前的旧账。

其次,雍齿是沛县的名门望族,在当地很有威望。雍齿本人虽说背叛过刘邦,但却交好文人,在百姓中声名也不错。如果雍齿是其他地方的豪门,可能杀了就杀了。但刘邦对于家乡父老对自己的看法还是很重视的,雍齿作为来自刘邦家乡的功臣如果被杀了,可能就会引起沛县父老对刘邦的非议,影响他在家乡的评价。

最后,雍齿很老实。在灞上会盟后雍齿就打定主意追随刘邦,没有背叛,也没有惹事,一直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刘邦非常恭敬。并且他对家人也约束得很好,没有犯下什么罪行。刘邦毕竟不是赵构,还没有脸皮厚到靠“莫须有”就杀人的地步,既然雍齿没犯什么错,刘邦也不好杀他。毕竟群臣如果看到雍齿无罪却被杀,难免人心惶惶。

当然,除此之外,刘邦之所以厚待曾背叛他的雍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汉朝建立后他和张良间的一次对话。

当时刘邦带着功臣们巡视洛阳,已经分封了二十多名功臣,但对于其他人的封赏依然犹豫不决,没能马上决定,这些功臣也就围绕着封赏争论不休。

刘邦在南宫时,就见到这些功臣们经常坐在地上围成一圈讨论,便问张良:“他们在讨论什么呢?”

张良回答道:“陛下您不知道吗?他们在讨论如何造反呀。”

刘邦大惊失色:“国家才刚建立,这些人都是功臣,怎么就又想造反了呢?”

张良解释道:“陛下您以布衣身份夺取了天下,靠的就是这些人。现在国家建立了,陛下当了皇帝,这些人就也想得到自己的封赏。然而陛下称帝后封赏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人,惩罚的都是自己厌恶的人。所以现在这些人就害怕了,在这里计算功劳。他们担心天下的土地不够赏赐的,又担心因为之前的过失而被杀,就在这里聚集起来讨论谋反了。”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既然都知道这些人要造反了,怎么不直接杀掉呢?

但如之前所说,刘邦从来不是心慈手软之人,如果杀掉这些人就能解决问题,他早就杀了。之所以不杀,可能是因为这些人只是一部分,他们还有亲朋好友和手下,而且刚开国就诛杀功臣很可能众叛亲离。就算把他们杀了,也会有更多人群起反抗,问题更麻烦。

因此刘邦就问张良:“那现在该怎么办呢?”

张良反问刘邦说:“陛下您最憎恨的,又是群臣都知道的人是谁?”

刘邦回答:“当然是雍齿了,他和我有仇,还背叛过我,让我受辱。但因为他功劳很大,我不忍心杀掉他,群臣也都知道。”

张良便说:“那陛下您赶紧封赏雍齿吧,功臣们看到雍齿都能受赏,那对自己能得到的待遇就深信不疑了,也就没人想造反了。”

于是刘邦便宴请雍齿,将他封为什邡侯。也许刘邦与雍齿推杯换盏时依然痛恨着他,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此举的效果确实很好。群臣见雍齿都被封侯了,也都安心下来,互相说道:“雍齿这种与陛下有仇的人都能封侯,我们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因此,刘邦之所以厚待雍齿,也是为了让他起一个表率作用,显示自己的大度与慷慨,好让功臣们放心。由此可见,刘邦能从一介布衣成为天下之主,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对人心的把控远远超过了项羽,也比项羽更能虚心纳谏,或许这才是刘邦能在楚汉之争中获胜的关键原因。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